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巴彦去年劳务输出创收近10亿


  黑龙江新闻网讯 农业大县的重点就是做好“富裕农民,减少农民”的大文章,巴彦县从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民入手,采取扩大劳务输出的大“分子”,输出劳务占全县农民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巴彦县转移劳动力14.1万人,创收近10亿元,劳务输出创造出了大效益。

  针对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而是结构性的实际,巴彦县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作为抢占劳务市场的突破口。每到年初,巴彦县就把培训指标和转移指标一次性分解到各乡镇和培训学校,县政府同乡镇、培训学校签订《农村劳动力转移责任状》。2010年,全县共投入培训资金2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多人。他们采用“先订单,后办班,学成之后就上班”的模式,降低了培训的盲目性,使就业率达到94%。

  现在,巴彦县转移的人群由做保姆、泥瓦匠、蹬三轮的“体力型”逐步转变为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智力型”,这得力于“定向培训”这一重要环节。

  龙泉镇的张国民,20年前到哈市打工,从木工做起,后来承揽木工工程,创办建筑公司。目前,他的公司已承建14万平方米建筑工程,吸纳本乡的农民工1500多人。2004年又成立了“国民劳务输出公司”,去年组织300多名农民工去俄罗斯承建工程,5个月人均收入2万多元。今年国民劳务输出公司又打算为家乡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人,使家乡龙泉镇年人均收入实现8000元以上。巴彦县像张国民这样的“家乡型劳务经纪人”足有200人。

  从“打工仔”变为“创业者”,“家乡型劳务经纪人”为家乡带回了资金,带回了技术,更带回了全新的市场意识,是一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民致富的充满活力的生力军。

  引进域外企业,拓展劳务输出市场是巴彦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又一方式。西集镇把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地消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的重要途径来抓,以盘活现有企业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为牵动,让农民进企业务工,就地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哈工大高新第五工业园区以资产租赁方式盘活西集淀粉厂,年用农民工300多人。大连远达粮油贸易公司入驻西集镇,用农民工120人。目前,西集镇企业共吸纳农民工3000多人,年创收近2000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增加农民收入 重要途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