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绥江县强化竹编技能培训 促进转移就业


  绥江县位于金沙江下游南岸,云南最北端,全县幅员面积761平方公里,耕地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5%;有竹林35万亩,其中可供竹工艺加工生产的慈竹、筇竹、水中、毛竹等优质竹资源10余万亩。全县总人口16.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07万人,农村贫困人口4.2万人, 7.8万个劳动力中有剩余劳动力4万余人。因向家坝电站建设县城及3个乡镇集镇将整体搬迁重建,搬迁人口达5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余人。绥江县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是云南省竹产业基地县,也是国家重点扶持县和向家坝电站库区云南第一移民大县。我县竹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但丰富的竹资源除用于竹浆纸原料外,竹资源另一附加值较高的竹工艺及竹产品开发利用率低,经济优势尚未显现;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价值有待提高。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为人力资本,绥江县立足“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和“移民大县”的基本县情,始终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为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把做大做强劳务产业作为加快县城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积极探索以技能培训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规划先行,高位推动

  为高起点推动竹编产业的发展,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编制了《绥江县竹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竹编产业发展政策,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用5至10年的时间,加大竹编工艺培训力度,大力开发竹编等竹工艺品,培育2—3个竹编和竹工艺企业,到2020年竹编和竹工艺从业人员达到 5000人以上,产值到达1亿元以上,不断发展壮大竹编产业,把绥江打造成“云南竹编之乡”,使竹编成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库区移民就业、富民富县的重点产业之一。为确保竹编产业的健康发展,成立了以县政协主席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的竹编产业发展协调领导组,在县林业局设立了竹编产业发展办公室。为破解竹编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经常听取竹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势推进竹编产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扶持,为竹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财力保证。

  (二)抓特色技能培训为抓手,促进竹编产业发展

  竹编是以“经”与 “纬”的穿梭为主线,再用挑、压、破、拼、提等编织绝技,通过虚与实、明与暗的变化,全手工编织而成。绥江竹编是集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为一体的手工艺术作品,竹编画既保持了书法艺术和国画的神韵,又充分体现传统竹编艺术的风格,是艺术创作和艺术再创作,具有“艺术中的艺术”之美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绥江人栽竹、喜竹、用竹,自古以来绥江就有用竹子编制生产生活用品的文化习俗,绥江立体竹编竹中的背篓、提篮、桌椅等用具用品以及平面竹编中的竹扇、凉席等竹编工艺品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远近闻名,交易活跃,畅销至今。为传承竹编文化遗产,提升传统竹编工艺档次和水平,加快竹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进程,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2008年我县采取请进来传艺、送出去精艺和“借地换脑”的办法,以集中培训和进村入户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库区移民举办了3期共计300余人参训的竹编工艺技能培训班,通过3个多月的培训,参训人员学会了从选竹、制篾、拉丝、“三防”、染色到编织的竹编工艺技术要领和工艺流程,为竹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奠定了人才基础,培养了产业工人。在竹编产品开发过程中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开发生产了《隐形观音》、《百寿有鱼》、《云南十八怪》等系列精编竹编工艺品,竹编工艺品发生了质的飞跃,产品的观赏性、艺术性强,极具收藏价值。两年来共计生产平面竹编产品2000余件,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在2009年昆明国际农博会、昆明国际民间工艺博览会、昆明国际旅交会上,绥江参展的竹编工艺品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和中外客商的普遍赞誉,展出产品销售一空,在文化艺术品市场享有一定知名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技能培训 农民增收 山区农业 相结合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