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农民工为何不爱吃“免费馅饼”


  “免费培训”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政府每年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就业安置投入,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对江西、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调查后发现,各地如火如荼的农民工培训所暴露出的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有差距、培训管理过于粗放等诸多问题,使这块“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像想像中的那么好吃。

  培训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有差距

  37岁的江西籍农民工江益荣在外打工多年,去年返乡养猪创业,因为没有经验,眼看着猪一头头死去,却找不出原因。就在他为此愁眉不展时,电视里一则政府为返乡农民提供免费培训和创业贷款的新闻启发了他,他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他也想走这条路子,可多次咨询后方知,他所在的余干县,经省劳动部门认定的10家培训机构中,5项培训的科目里,唯独没有养猪技能这一项。

  江益荣面临的问题相当普遍。本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家畜饲养、水产养殖、花卉种养技巧等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的培训,不仅少有相关的培训机构,也很少有相应的师资,而与村建设有关的服务业技能培训就更少了。

  培训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农民工就业实际需求不相吻合,这是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农民工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参加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工普遍感觉培训内容“用不上 ”,既与实践相脱节,更不能让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外,培训内容单一、重复、针对性不强,且多集中在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上。

  记者在河南郑州市采访时发现,各培训机构所开设的专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居多,像电工、车工、缝纫、面点制作等都是开设多年的专业,很多农民对此并不感兴趣。

  记者在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访时了解,目前,该市农民工培训补贴标准分为三类,A类600元/人,B类500元/人,C类400元/人,这样的补贴标准,在该局农村就业处处长柳志亮看来,只能进行基本的、初级的培训。

  “培训层次相对较低,就业工种的技术含量不高,转移就业后的工资必然偏低。”柳志亮说。

  记者在江西、河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调查时发现,很多培训班培训的内容多是入门门槛不高的低层次技能,而且多有重复,劳务市场上真正需求的电焊、汽修、车辆驾驶等技术含量稍高的技能培训并不多,即使有也大多停留在入门水平。

  免费培训得不到农民工的积极响应,关键原因恐怕还是农民工在培训之后依然无法找到工作。

  10月13日,本报记者再次致电四川达县碑高乡伍龙寺村农民工张纯兵,记者了解到,厨师培训结业已经有两个多月的他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除自身原因外,他感觉学到的菜式过于简单,没有竞争力。

  另外,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目前很多地方的培训多是为了让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但注重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涉及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的法律法规常识讲座和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等培训很少。

 管理粗放,免费培训“重在参与”

  9月9日,四川省渠县李馥乡河西街农民工伍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参加农民工培训,前后陆陆续续学了半个月,但到今年7月1日后,由于各个学校都放暑假,培训学校就不给农民上课了。原因是这些学校要利用暑期的空教室招收收费的暑期培训生,她被告之,如果想学,就得交钱,之后,她就没再去了。

  今年35岁的伍琼一直赋闲在家,对于村里组织的此次培训,她很愿意利用这个机会去学习学习,不过机动性较大,没事就去上课,有事就经常旷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农民工培训学校在培训时间、收费及培训时的管理比较粗放,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政府、学校钱没少花,农民工所期望的“一技之长”,最后变成“一技之怅”了。

  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主任郑玉凤对此深有体会。2008年以前,负责给培训学员安置就业在河南省是纳入所有定点培训学校考核指标的,即培训后如果没有给学员成功安置就业,财政部门就不给发放补贴。

  “我们给学员都联系了企业,联系接收单位,却经常收到他们的电话,说人跑掉了。”10月13日,她在电话里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理由很多,比如工作时间太长,工作环境噪音太大,总之挑出用工方一大堆毛病。作为校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核查时,因年轻民工跳槽频繁,打电话到用人单位已经“查无此人 ”,先前登记的电话,打过去若换号或者关机,就都算作没有安置成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技能培训 重复 花卉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