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京华时报 解决就业北京何妨大度些


  用什么样的人,这是企业的自由。在一定意义上说,捍卫这个自由,就是保护经济活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捍卫而不是干涉企业的用工自主权,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体现的是经济发展进步。

  北京将出台政策引导企业优先录用本市户籍城乡劳动力,要求“各区县政府批准招商引资企业招用本市城乡劳动力比例要达到50%以上,用人单位当年新招用人员中本市城乡劳动力比例要达到50%以上。”尽管有官员表示,这两个50%并不是硬性规定强制要求,但其政策的指向和对企业用工的干预却显而易见。

  诚然,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下,北京本地就业困难人员增多。通过政策引导,对本地劳动力有所眷顾,可谓用心良苦,也是一番好意,但未必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更可能引发在用工问题上的地方保护主义抬头。

  解决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的问题,被各地政府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核心举措而优先推进。如果各地政府纷纷通过政策设槛,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会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不利于市场对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全国一盘棋地解决就业问题,反而会给解决就业问题带来新障碍。

  强扭的瓜不甜。以行政手段干预企业用工,常常会落得两头不讨好的结局。某律所的负责人就表示,“无论是北京的还是外地的,我们都不会降低自己的用人标准和用人条件”。对于被“关照”的本地员工来说,其之所以出现就业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择业期望过高”,即使实现就业,也未必愿意干或干得好。

  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手段和方法很多。从根本上说,优化政策制度环境,鼓励投资创业,促进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能够从源头上充分创造就业机会。加强对本地失业人员培训,针对失业人员实际情况开发相应就业岗位,乃至提高失业保险等,都是切实有效之举。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干也能够干好的事。

  市场经济的魅力,体现在就业方面,就在于就业机会人人平等,就业环境竞争公平,能够激发企业和劳动力两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政府要做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不“越位”横加干涉。即使是市场难以解决的问题,政府介入时也应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只做自己该做的。

  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政策制度的价值取向上,应当彰显进步,作出表率。在解决就业问题上,何妨大度一些,慎重一些,眼光放得长远一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城乡劳动力 政策引导 核心 招商引资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