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无锡市锡山区采访,耳闻目睹乡镇举办的农民技能培训“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耐人寻味。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一位农民告诉记者:“我当然希望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但更看重实用价值”。
记者近日在无锡市锡山区采访,耳闻目睹乡镇举办的农民技能培训“冰火两重天”的现象,耐人寻味。
8月上旬,锡山区某镇开办了一期计算机培训班,计划招收40名农民学习,但最后参加者只有10多人,偌大的教室空空荡荡。据了解,该镇为开办此次计算机培训班,特地向上级部门申请了专门费用,不仅学费全免,还提供免费午餐,但最终结果却令人尴尬。
记者了解到,自2004年起,锡山区已有8万余农民相继由一产转移到二、三产业中。由于缺乏相应劳动技能,不少农民只能从事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技能,该区专门出台相关规定,要求分期分批组织农民培训。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遭到“冷遇”的并非个别。
“(遭冷遇的大多是)为培训而培训,就像‘拉郎配’,内容不对农民口味。”一位多年从事农民培训的老师坦言,他们几乎每年都举办数十次农民培训活动,但其中不少培训班门可罗雀。主要原因是培训内容大路货,缺乏针对性,或已过时,对苏南农民现阶段就业创业实际意义不大。因此,此类培训往往陷入“政府热、农民冷”的尴尬场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10/2009-09-08/112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