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就业务工

甘肃“劳务省长”力挺职业教育


        新华网甘肃频道4月11日消息, “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对农村教育推行‘12+1’模式,让所有高中毕业(落榜)生再接受一年的职业教育。当他们有了工作后,可以通过上夜大、自考等教育形式来完善自己。”4月3日,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在全省“两基”攻坚暨捐资助学总结表彰会上,首倡的“12+1”模式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针对农村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问题,徐守盛省长表示:“要让学生和家长知道,上大学不是人生唯一的一条路,要发挥我省职业教育的优势,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徐守盛语重心长地说:“要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的思想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整合资源,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对接培训,寻求开放式职业教育新途径。”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甘肃职业教育长期处于“次等教育”的地位,此外又由于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上非常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等因素,导致职业教育很难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低谷是导致技术型劳务人员短缺的重要原因。据悉,甘肃2007年对外输出农村劳动力589万人,比2003年整整翻了一番。但劳动者素质同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也非常突出,造成劳务输出的层次低、不稳定,总体上向发达地区的输转规模还比较小。专家表示,甘肃不缺农村劳动力,缺的是有知识、有技能的熟练技工。

        目前,不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和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劳务输转,正成为甘肃全省性的一项重点工程。自履职甘肃省长以来,徐守盛格外重视劳务经济和职业培训,提出要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对城乡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转移就业和创业的能力,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型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随着甘肃劳务经济的快速升级,徐守盛也给媒体记者们留下了一个“劳务省长”的印象。

        在本次大会上徐守盛关于职业教育的讲话在会议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尝试‘12+1’模式,把职业技术教育和基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体系,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来自甘肃白银市教育系统的一位干部说。许多与会代表则表示:把初中后、高中后的青年学生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不失时机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可以让更多农村知识青年成为新型的劳动者、时代需要的产业工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劳务输出 总体 总结 技能培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