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江苏淮安:争创苏北水稻机械化第一市


印亚琴 周宗彬

江苏省淮安市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30万亩左右,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一直是该市做大稻米产业、迈向农业强市的重要推动力。江苏省要求该市要在苏北率先实现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淮安市政府也把争创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淮安市按照“政府主体、农机主抓、市场主导”的创建格局,市县联动,部门联合,全力推进示范创建各项工作。

工作基础牢固扎实 示范创建条件已经成熟

作为江苏地区最初起源地和最早示范区,淮安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经过近15年的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指标已经达到了示范市申创条件。

从机具构成来看,到2012年底,淮安市累计插秧机保有量突破14000台,包括久保田、常发、洋马、井关、东洋等知名品牌插秧装备;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呈现加快发展态势,2012年一年的推广量便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从机插水平来看,到2012年底,淮安市实现机插秧总面积达到255.8万亩,机插率达到64.5%,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乡镇达60%,金湖、洪泽、清浦三县区率先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化,楚州、淮阴两区机械化水平超过60%,盱眙和涟水超过了50%。

从技术运用来看,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成为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主要力量。淮安市现有的424个农机合作组织80%以上从事机插秧服务,其中作业万亩以上的合作社有15个、作业5000—10000亩的25个、作业3000—5000亩的40个,洪泽祥发、德富、盱眙大海等示范机插秧合作社单年作业超过2万亩。机插秧合作社作为全市推广水稻机插秧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机插秧技术使用和推广跨越发展的主角。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淮安市政府把水稻机械化示范市创建纳入了2013年政府工作重点督察项目,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据统计,淮安市目前已经落实创建资金1820万元,较上年增幅达到50%。洪泽、金湖、清浦三个已经实现机械化的县区,以建设“更高水平省级机械化示范县区”为目标,力争水稻机插率达到85%;淮阴、盱眙等四个县区围绕“创成省级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区”的工作目标,县区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地方财政专项安排创建工作经费。

洪泽县对今年新购置的插秧机按照10元/亩进行作业面积补贴;对从事机插秧育秧的农机合作社或农机户,根据机插秧池面积每亩补助100—150元;对3000亩以上的机插秧连片种植区,安排专项作业面积补助。

盱眙县把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为全县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县委书记李森对水稻机插秧工作作出专题指示,县人大专题审议农机化工作,县政府专门出台《盱眙县2013年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实施意见》,全县专项安排560万元创建工作经费。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创建工作氛围日渐浓厚

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县区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担当,尤其对于淮安这个水稻生产规模全省第二、面积超过400万亩的水稻生产大市尤为重要。按照江苏省示范创建机械化率70%的最低标准测算,淮安市今年就应至少完成300万亩水稻机插秧面积,总量居江苏省首位。

为实现这一目标,淮安市及示范创建县区作了专门安排,完善了“责任在政府,指导在部门,推进靠县区,落实靠乡镇,突破靠合作社和大户”的责任机制以及市、县、乡三级联动和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多部门联合会商与共同推动的工作机制,创建工作的推进合力已经形成,工作氛围日渐浓烈。

各级农业、财政、水利、农机和政府督察等部门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担示范市、县区创建责任。农业部门负责测土配方、良种供应、病虫防治和生产技术指导;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保障及组织调度安排;水利部门负责河道疏理和用水保障;政府督查室负责目标进度和各部门履职的督促检查、监督管理;农机部门负责机具推广、维修保障、技术培训和日常协调等事项。

推进机制不断优化 示范创建取得阶段成效

淮安市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度发展”的原则,重点实施乡、村区域性整体推进工程,突出发展千亩连片、万亩连片高产示范区,推进机制不断优化,坚持组织化、市场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方向,抓住重点县区、重点乡镇和重点村整体推进,着力打造万亩连片市级示范区和千亩连片县级示范点,促进机插秧“保姆式一条龙”服务模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发展态势 生产基地 载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