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看,那一片充满激情的丘陵山野(图)


夏明 杨培成 杨海林

                   涪陵区难得一见的平坝 夏明/摄影

 

山城重庆,到处是山区和丘陵,自然条件所限,农机化发展水平,尤其是水稻耕种收水平相对还较低。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市农机管理办公室主任罗泽宽介绍:“重庆全市共有水稻1200万亩,其中适合488型、588型较大联合收割机收获的面积仅有近300万亩,只能靠人工收获的约100万亩,其余800万亩必须用小型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因此,加快发展适应山区丘陵农业生产的小型机械,提高山区丘陵机械化的水平是重庆农机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重庆突破了,对全国的山区丘陵机械化都有带动和示范作用。”

5月21日-25日,记者来到重庆,几天时间里行走奔波千余公里,亲身感受了这里发展山区丘陵机械化的火热场面。

 

陈小明:一个山区农民的农机生活样本

 

此时,他已经从十年前没怎么见过农机的普通农民,成长为重庆市涪陵区先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监事。面对记者,陈小明显得有些拘谨,却难掩不吐不快的兴奋。

2000年,陈小明买了自己的第一台微耕机,这对当时生活在山区的农民们来说,算得上一个破天荒的举动。如果不是赶上了重庆市1999年就开始实施对微耕机实行购置补贴政策,他还可能会晚几年买。一台2000多元的微耕机,政府补贴1100元。由此,他开始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先辈的生活。

“以前耕地全靠牛和人。又累,花钱又多。还是机器好。”一台小小的微耕机不仅帮助他完成了自己家里几亩田的耕作,还给其他农户耕田150亩,按20元/亩左右的标准收费,一年下来收回成本,还净挣了2000多元。

2000元的纯收入确实不算多,但一季耕种就可以实现当地农民差不多一年的收入,陈小明在家人乃至乡亲们眼中的形象变了。“刚开始农民不接受,慢慢就接受了,后来找我干活的人越来越多了,再后来有些人干脆把田交给我来种了。这两年我已经成了这附近的种粮大户,种了55亩地,还参与组建了这个农机合作社。”憨实的脸上涌出的幸福,完全突破了因风吹日晒而略显红润的肤色。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农机化带给他的不止是收入的变化,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方式的体面以及通过帮助别人所赢得的尊重应该是更为重要的收获。

到目前为止,他的农机资产在全国比起来也算不上多:两台微耕机、两台机动喷雾器、四台抽水机,两台两行插秧机。全年机插200多亩、机耕水田80多亩、机耕旱田120多亩,全年机械化作业纯收入3万多元。在目前的重庆,这样的农机户算得上是大户。

他的激动或许还来源于另外一点,“学着我的样子买微耕机的人越来越多了”。涪陵区马武镇文观村村委会主任蔺显友也是先明农机合作社的成员。自2004年买了微耕机以后,又先后购置了插秧机等机械。不仅如此,他还在育秧方面有独到造诣,被誉为“全区育得最好的人”。像他们这样的合作社成员在马武镇已经达到606人。对于一个全部人口只有4万(外出打工1.5万人)的镇而言,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

“如果不是机械化,我们镇的很多土地都可能摞荒了。”马武镇人大主席吴富强告诉记者,“现在,不仅土地没有摞荒,还通过合作社的统一耕作、统防统治,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全镇涌现了110多个种粮大户,全部实行机械化生产。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机械化。”

 

涪陵:一个农机化快速成长的传奇

 

“壮观!10天前,漫山遍野的微耕机作业。”吴晓强,重庆市涪陵区农委副主任、区农机办主任,兴奋地告诉记者,“10年前想都不敢想。”涪陵,“想找一个平坝真的不容易”的地方,最近几年却因为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备受瞩目。

涪陵:2003年综合机械化率3.23%,2009年达34.18%,预计今年可接近40%;2003年机耕率为8.075%,2009年已达80.9%,预计今年可达93.97%。数字很简单,但能说明问题。1998年,涪陵微耕机推广事业开始起步,经过一段平稳发展后进入了快速通道:2007年推广了1078台;2008年推广了4500台;2009年推广了12000台;今年截至5月21日,已经推广了12920台。

尽管起步较晚,涪陵在机插与机收方面也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特点。与此相关的是涪陵在工作上一系列与众不同的措施:很早就由区政府出资对购机户给予补贴;所有大型工作会均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合作社发展迅速,覆盖全区每一个乡镇,实现推广网络民间化等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丘陵 土地 种子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