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华
日前,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上海奉贤区召开了全国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场观摩会。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下文简称南京农机化所)依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下文简称行业科技专项)“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和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设施与装备研究室研制的油菜分段收获机具:4SY-2型油菜割晒机和4SJ-1.8型油菜捡拾脱粒机参加了现场演示,表现突出,博得了满堂彩。这也意味着,行业科技项目“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在第二个实施阶段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总投资800万元,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6年-2008年,第二阶段为2009年-2010年。南京农机化所作为该项目的牵头单位,经过潜心研究、多次试验和反复改进,终于成功攻克了由于油菜茎秆高大、分枝多而导致我国南方冬油菜切割、输送和铺放困难的技术难题。所研制的4SY-2型自走式油菜割晒机,为国内首创,可与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底盘配套,通用性强,通过性好,作业效率高,适合油菜、薄荷、麻类等多种高秆作物收获。4SJ-1.8型油菜捡拾脱粒机对2009年研制成功的机型予以了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实现了产品化,具有造型美观、作业流畅、生产效率高、作业损失率低等特点。另据了解,经过项目组5年来的努力工作,“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的新型机具装备研发、现有机具改进、适合机械化作业油菜品种筛选、栽培技术筛选规范等单项技术研发、完善任务已基本完成,技术集成与示范、技术模式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完成了项目规定任务的98%以上,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技术、经济目标,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研究解决了9项与本项目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已完成全部10项关键技术中的9项,完成率为90%。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已达3941.4万元。 言 论:“中双11号”悄然走红意味着什么?在上海奉贤区召开的全国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现场观摩会上,与众多油菜收获机械相映生辉的,是一种名叫“中双11号”的油菜新品种。观摩现场,“中双11号”挺拔地簇立田间,熟透的菜籽角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只见数台收割机慢慢推进,整齐地将“中双11号”卷进“肚子”再吐出油菜籽,将秸秆变成碎末撒在地里。经现场取点调查和统计,在机械直播的条件下,亩产达到303公斤,机收菜籽损失率4.11%,比一般油菜品种低30%,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多熟制条件下低损失的油菜机械化收获。其实,早在2008年,“中双11号”就在全国开始了示范推广,当年推广面积就达50万亩,预计2010年秋播播种面积可达200万亩。可以说,以“中双11号”为代表的低秆高产油菜品种,正在悄悄走红。“今年,我们发现农民突然开始大面积地、成规模地种植矮秆高产的油菜品种。往年矮秆和高秆品种的比率是一半一半,今年矮秆品种一下子蹿到了80%!” 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继华对于油菜田里发生的变化最为敏感。众所周知,传统的高秆油菜收获困难,是长期制约油菜生产机械化取得突破的重要瓶颈。矮秆品种的突然流行,意味着什么呢?据了解,“中双1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王汉中研究员带领的育种团队培育而成的,具有高抗倒伏和菌核病、强抗裂角、株高中等偏矮等特点,有效克服了一般油菜品种机械化收获时因易裂角导致菜籽损失率高、因植株倒伏和植株偏高导致机械收获操作困难等问题,是目前我国最适合于机械化收获的油菜品种。也就是说,这是农艺专家为了配合农机作业而主动做出的努力。对于农艺界传递出的积极信号,农机人当然不会消极以待。围绕“中双11号”等适合机收的品种,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华中农大、湖南农大等单位积极开展机收装备和配套的农艺技术研究。上述单位自主研发的收获机械,每小时可收获5-8亩油菜,比人工收获提高工效40倍以上;同改进前的旧机型或一般兼用油菜收获机械相比,工效提高了两倍以上,成功实现了机收品种、机收农艺技术和机收装备的配套应用。不但如此,农机还主动将农艺纳入研究范围,充分体现了加强协作的诚意。由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牵头实施的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油菜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便明确提出要为我国油菜生产提供7个以上的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目前,项目育成的7个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面积在70万亩以上,按每亩产量增加15公斤或产油量增加5公斤(即产油量或产量比对照增加5%以上)计算,新增经济效益:70万亩×5公斤/亩×10元/公斤=3500万元。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jx/3/2010-7-7/239016.html
上一篇 : 河南沁阳:“四下乡”活动 农机受追捧
下一篇 :刮粪板—奶牛粪便无害化处理的前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