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安徽省各级农机部门以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技术创新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机制,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使其成为吸纳农民就业的重要载体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截至2008年底,安徽省共有温室面积84.03万亩,其中连栋温室0.36万亩,塑料大棚温室73.31万亩,日光温室10.25万亩;畜牧养殖机械6.6万多台,其中饲草料加工机械4.6万台,畜牧饲养机械1.6万台,挤奶机133台;渔业机械4.1万台,其中增氧机1.6万台,投饵机1.2万台。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得益于安徽省农机部门的积极举措。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安徽省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把发展设施农业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保障机制,有效推动了设施农业的有序开展。例如,和县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农委、县农机局、县蔬菜办等相关部门的领导任成员的领导组,并由县农机局、县农委农业办、县蔬菜办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宣传,扩大影响。为提高农民对设施农业的认识和技术的掌握,各地农机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播发有关蔬菜、畜牧、水产、食用菌等产业发展的通讯、专题片;在交通要道口设立大型广告牌,在乡村墙壁上喷涂宣传标语。和县县委、县政府重点对已通过了部级无公害认证的辣椒、番茄、茄子、黄瓜等产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召开两年一次的全省蔬菜博览会机会,举全县之力,进一步集中展示蔬菜科技成果、提高和县蔬菜的知名度。各级农机部门也利用送科技下乡、科普赶集、召开现场演示会等方式展示最新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向农民推广大棚微滴灌、机耕、蔬菜移栽等技术,积极宣传推广增氧机、耕水机、孵化机、小型冷库、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规模经营,提高效益。着重是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应用。宣城市每年拿出75万元用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补助。宣州区政府对一次性新建50亩以上蔬菜钢架大棚每亩补助2000元。绩溪县每年拿出1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蔬菜生产100亩以上者每亩补助1500元。宁国市每新发展50亩蔬菜生产基地,每亩奖励80元。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在发展设施农业的过程中,农机部门充分考虑全省各地不同的农业生产环境和特色,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设施农业:一是政府引导和民办相结合。通过引进推广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改善基础设施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引导农民走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科学发展之路,逐步探索、建立设施农业机械化生产的长效机制。二是注重实效,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效益优先,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优化布局,发挥和县蔬菜、宣城水产、黄山食用菌等生产优势,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品质,提升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坚持以安全蔬菜、水产、食用菌生产和实施品牌战略相结合。通过推行机械化作业,使农业生产由无公害逐步向绿色和有机食品方向发展,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和扩大安徽设施农业产品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进而发挥品牌效益。(文/安徽省农机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设施农业 农业生产 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