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技术应用

机收率超八成 桓台县竖起玉米收获机械化标杆


充分发挥1000亩玉米机械化收获示范区典型带动作用,是该县农机部门多年工作的重中之重。2001年该县首先承担了山东省财政厅、省农机办的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2002年又承担了农业部玉米机械化收获示范区建设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县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县政府的支持,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项目配套资金。

该县农机局每年在全县范围内多次召开玉米收获现场会,组织机手和农民参观示范现场。同时,该县农机部门还对示范作业区进行划片分组,安排在经济条件较好,机手认识比较高的村进行示范作业,并邀请本镇、本村的广大机手和群众参观学习。

在进行作业示范宣传的同时,县农机局还与农业局配合在当地的报纸和电视上发动宣传攻势,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讲解使用玉米机秸秆还田对培肥地力的作用等。

通过示范宣传,调动了农民群众的购机热情。自2003年开始,该县玉米联合收获机都每年以百台以上的数量增长,其中2004年增加了245台。

跨区作业推动

当前,农民购买农机具已由自用转变为开展服务进行创收,为此,抓好秋季玉米跨区机收,成为推动桓台县推广玉米机的又一措施。多年来桓台县小麦跨区机收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这为开展秋季玉米跨区机收积累了经验。

田茂林分析说:“玉米机跨区作业受机具适应性的限制,还不能大范围地开展。我们先是选择玉米种植方式与淄博相近的地区进行跨区作业。”据介绍,该县农机局按照“巩固夏季、拓展秋季”的思路,在十多年小麦跨区作业和秋耕跨区作业的基础上,2003年秋季率先开辟了玉米机跨区作业。当年,该县农机部门组织了50台玉米机赴聊城的高唐、茌平等地作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5年,他们又进一步拓宽了作业区域,组织了300余台机械到鲁西、胶东、河北等地进行了作业,使农民机手增收670万元。

玉米跨区机收一方面增加了机手收入,激发周围农民群众的购机热情;另一方面还考验了玉米机的适应性,促进了玉米机整体性能的提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小麦 农民群众 适应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