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机械 > 行业资讯

一个农机手的10年“三级跳”


:徐春光

从农机手到合作社“领头雁”,从单打独斗到“集团作战”,短短十年,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徐宋村农民马兆星亲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给自己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他倾情演绎着一个农机手精彩的致富“三级跳”。

当上农机手,成就“第一跳”

今年45岁的马兆星是山东省诸城市贾悦镇后徐宋村人,打小就热爱农业机械的马兆星做梦都想成为农机手驾驶自己的收割机在田野里穿梭。谈到自己与农机结缘,这位憨厚、朴实的山东汉子,讲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农机购置补贴列入支农惠农政策,同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又将这一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依法促进的发展阶段。法律给马兆星巨大的动力。他怀揣着6万块钱,到农机部门申请补贴购买了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随后,马兆星参加当地农机部门组织的联合收割机操作培训班,并掌握了联合收割机操作要领、机械构造、维修保养和作业市场行情。“充电”后的马兆星开始了跨区域小麦机收作业。河南的驻马店、南阳和省内的枣庄、临沂、胶东一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马兆星开足马力投入作业30多天,就有3万多元的收入,赚到了他当农机手以来的第一桶金。

初战告捷,尝到甜头的马兆星更坚定了依靠农机创业的信心。随后的几年里,他不断增添机械,每年都积极申请享受国家补贴购买农机,很快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以从事小麦、玉米机收为主的农机大户。

成为农机大户,漂亮“第二跳”

走进马兆星的农机大院,就像走进了农机展览馆,各种机械整齐排列一应俱全。马兆星扳着指头列出了他家的农机清单:2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台90拖拉机,2台玉米收割机,还有花生联合收获机、深耕犁、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大姜开沟机、花生覆膜播种机……在这些年中,让马兆星感触最深的就是国家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深得民心,让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走上了小康之路。

2007年8月,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马兆星购买了一台850拖拉机和一台背负式玉米收获机。当时诸城春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人们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愿望较为迫切,马兆星的玉米收获机安装、调试成功后,正好赶上春玉米的收获时节,每天上门要求使用机车的人接连不断,玉米机收一下子走俏起来,这为他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年仅收获春玉米就达530多亩,收入3万多元。

2009年,马兆星买了一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国家补贴了41964元。通过这几年的资金积累,马兆星的经济实力厚实起来。他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时机,对原有的机械进行更新换代,增加对大型复式机械和经济作物机械的投入。去年是马兆星购买新机械最多的一年,购买了包括花生联合收获机在内的4台机械,享受国家补贴近10万元。

马兆星的热心肠在农机户中也有口皆碑。很多村民看到他靠捣鼓农机赚了钱,也一心想着干农机发家致富,但是苦于缺少资金、信息和技术,马兆星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致富计划。不少村民跟随马兆星的“作业队”一路南下跨区作业,当年就净赚两万多元。在马兆星强力带动下,徐宋村及周边村新增农机户30多个,徐宋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村”。

变身理事长,实现“第三跳”

马兆星深刻体会到:农机要想发展,经营者要想挣钱,只靠单打独斗是没有出路的,只有联合起来“抱成一团”,才能提高战斗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的能力。在当地农机部门的帮助支持下,2008年马兆星注册成立了诸城市兆星农机专业合作社,并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马兆星首先将自己60余万农机资产入股,并吸引了17个农机户参股,注册资金达500多万元。为了当好合作社的“领头雁”,马兆星除了带领社员开展常规农机作业外,他更注重拓展作业市场,搞好合作社管理,提高社员经济效益。近几年来,他先后投入了8万多元,对原有的农机具进行技术改造,并配置了电焊机、角磨机、柴油机、氧气瓶等修理设备。

2007年,马兆星带领合作社成员和同村及周边村的20余名机手赴河南、安徽等地参加麦收跨区作业,短短一个月时间内,纯收入达60多万元。自此以后,马兆星年年牵头带领机手参加跨区作业,规模逐年增大,经济效益明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小麦 联合收割机 农业机械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