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该如何应对?—“林下养鸡”富了口袋 伤了林地


  作为山区经济的重要形式,林下养鸡已成为一些地方发展经济的抓手。林下养鸡所生产的绿色食品(蛋、肉)也为一些崇尚生态产品、有机食品的人士推崇。

  然而,大多数人却不知道,林下养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林下土壤,特别是对天然林地的植被和土壤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在山区天然林地,特别是在一些水源涵养区林下养鸡要十分谨慎,要充分考虑环境承载能力的大小和生态阈值。

  我们通过设在北京市怀柔区北部山区宝山镇四道河村的实验林场,对林下养鸡不同密度对土壤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发现高密度养殖会造成林地植被和土壤退化,进而影响到林地整个生态系统。

  一级密度考察:每公顷1050只鸡


  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每公顷地养鸡1050只时,土壤稳定性,一个月左右降低约30%,2个月降低约47%,3个月降低51.5%左右。但后期降低幅度小于前期。

 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

  每公顷地养鸡1050只,养殖初期土壤入渗率为62.1%,大约1个月,土壤入渗率降低为34.1%,降低了28%,降低率为45%;养殖2个月后,土壤入渗率下降为24.8%,2个月内降低了37.3%,降低率为60%;继续养殖至83天,土壤入渗率下降为21.6%,降低了40.5%,降低率为65%。养殖前期入渗率下降较快,后期下降缓慢,说明入渗率趋于稳定,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意味着植被覆盖率在提高,意味着鸡采食消耗植物和植物自我恢复趋于平衡。

 对土壤养分循环率的影响

  养殖密度050只每公顷,养殖30天,营养循环率降低71%,植被基本损失殆尽,多数地方地表裸露;养殖60天后,营养循环降低74%,环比下降11%;养殖83天以后,养分循环率降低率84%。养殖后期,养殖试验区内植物几乎损失殆尽。降低的比例大于土壤入渗和土壤稳定性。土壤养分循环与植被密切相关,因此这也说明在养殖过程影响最直接、反应最敏感的是植被,其次是土壤入渗能力和稳定性。

  二级密度考察:每公顷750只鸡


  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每公顷地养鸡750只时,土壤稳定性,1个月降低约6%,2个月降低12%,3个月降低15%。养鸡后期土壤稳定性见底幅度减小,原因可能是8,9月份,气温高,雨水充沛,植物生长茂盛,生物量积累大,因而养殖后期植被有所恢复,使得土壤稳定性下降变缓。

  对土壤入渗率的影响

  每公顷地养鸡750只,土壤入渗率养殖初期为60.6%,养殖36天,土壤入渗率降低了4.4%,降低率为7.3%;养殖61天,土壤入渗率降低8.3%,降低率为13.7%;养殖83天土壤入渗率降低12.4%,降低率为20.5%。

  对土壤养分循环率的影响

  养殖密度增加为750只每公顷时,养鸡30天,养分循环率降低11.9%;养殖60天后,降低18%;养殖时间增加为82天,养分循环率降低23.1%。

  三级密度考察:每公顷450只鸡


  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每公顷地为450只时,土壤稳定性在养鸡的近3个月期间,呈稳定的下降趋势,土壤稳定性值分别比上一月降低3%,7%和4%。3个月后,稳定达到最低,为69.6%,相对于为放养时的81.1%,下降了11.5%,降低率为14%。

  土壤入渗率的影响

  养殖密度为每公顷450只时,土壤入渗率表现出的特点与1050,750只每公顷明显不同。土壤入渗率在养殖的3个月过程中,养殖初期为62.4%,养殖36天降低了5.9%,降低率为9.5%;养殖61天降低了6.2%,降低率为9.9%;养殖83天,降低至51.9%,降低率为17%。

  对土壤营养循环率的影响

  养殖密度增加为450只每公顷时,养鸡30天后,养分循环率降低15%;养鸡60天后,养分循环率降低16%,环比下降不足1%,可看作没有明显变化,缘于8,9月植物生长得旺盛;养鸡83天后,养分循环率降低27%,环比下降13.5%。

  四级密度考察:每公顷150只鸡


  对土壤稳定性的影响

  养殖密度为每公顷150只时,养鸡后土壤稳定性没有明显变化。后期由于天敌危害导致养殖密度不足每公顷150只,土壤更加表现为稳定性不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植被 入渗率 林地 入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