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山西小麦高产创建喜创佳绩



  近日,山西省农业厅组织小麦专家赴运城、临汾、晋城、晋中等市,对承担农业部小麦高产创建任务22个县的万亩示范片产量数据进行了抽样复核和验收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接近尾声,20个高产创建县的31个万亩片已通过抽样复核。所到之处,麦浪滚滚,一派丰收景象,令人振奋。从产量复核结果看,31个万亩片全部达到目标产量,水地万亩片达到了500公斤以上,旱地示范片达到了300公斤以上,令人欣喜,这是2008年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达标率最高的一年。
  成绩的取得除风调雨顺、老天帮忙以外,更多的是科技人员顺势而为,充分利用有利的气候条件,克服阶段性不利气候因素,集成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各项技术落实到位,从而创造出片片达目标、块块夺高产的好成绩。
  一、调方案,抢时间,抓关键。
  我省十年九旱,常年高产创建实施方案的落实更多的是抗旱措施的落实,今年由于底墒充足,秋冬气温偏高,光照不足,小麦旺长徒长面积加大,控旺长、防倒伏成为春季管理重点;后期气温上升快,田间湿度大,小麦病虫发生急,蔓延快,尤其是近年来少有的叶锈病、赤霉病发生较重。我省各级技术人员及时调整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把冬春控旺转壮,起身期化控防倒、后期一喷三防作为工作重点,抢时间,争速度,狠抓培训指导,强化措施落实。今年地膜覆盖高产创建田,由于底墒充足,再加上地膜覆盖后水热条件改善,小麦旺长趋势加大,株高普遍增高,芮城县农技人员急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及时组织麦农在起身期开展化控剂喷施,从而降低了地膜田的倒伏风险。经测产,该县旱地地膜覆盖田普遍达到300公斤以上,甚至有些地块上了千斤。该县风陵渡镇孙涧村孙学让4亩地膜覆盖高产创建田,收获晒干后称量,每亩达到510公斤。洪洞县承担4个万亩片的高产创建任务,任务繁重,但从每个万亩片的小麦长势长相来看,看不出病虫草为害迹象,麦穗干净,落黄好,粒重高,据该县技术人员介绍,他们县每个万亩片均实施4次喷防工作,在孕穗期及时防治白粉病、吸浆虫等,在灌浆期喷防了三次,有效地防止了穗蚜、锈病、赤霉病等为害。
  二、搞示范,摆样板,重辐射。
  今年小麦高产创建县均十分重视千亩示范区、百亩攻关田的建设,从整地、施肥、用种、除草、化控、防病虫等各个方面,严格按照技术方案,落实每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以示范田的高产出说服周边农民,带动周边农民跟着做。据测产,技术人员领办的千亩示范区、百亩示范田长势明显好于普通田。闻喜县邱家岭村小麦高产创建千亩核心示范区,今年小麦收获面积1780亩,经测产,平均亩穗数36.1万,穗粒数35.7粒,千粒重38.4克,亩产达421公斤,实现了大面积、大范围亩产超400公斤的历史最好水平。
  今年最大的亮点是,站长们领办高产示范田,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临汾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雷振宇领办了翼城县南唐乡付策村5亩水地小麦,从培肥地力抓起,增施有机肥,浇灌沼液,选用优良品种济麦22,狠抓各项技术落实,小麦长势好,丰收在望。据测产,亩穗数53.7万穗,穗粒数34.3粒,按前三年该品种平均千粒重40.5克计算,亩产量可达634.1公斤,为周边树立了高产标杆。晋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常忠庆领办了高平市南城办南陈村6亩旱地小麦,从抓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抓起,选用优良品种长6878,集成了各项先进实用技术,经测产,亩穗数达到50.4万穗,穗粒数32.3粒,千粒重按40克计算,亩产达到553.5公斤,达到今年旱地单产最高水平。运城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石建军领办了永济市栲栳镇长杆村11亩水地小麦,选用优良品种舜麦1718,狠抓关键技术落实,经测产,亩穗数达到46.7万穗,穗粒数35.1粒,千粒重按38克,亩产达到529.5公斤,在永济今年赤霉病、锈病发生较重的情况下,取得如此高的产量实属不易。
  三、转机制,强责任,重培育。
  今年,为了搞好小麦高产创建工作,各县均成立高产创建领导组和技术指导组,并实行包干责任制,使各项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头上。夏县实行技术人员包干责任制,并开展技术比武,技术擂台赛,调动了技术人员精心培植、精心管理的积极性,经测产,该县三个万亩片产量均达到目标产量,不相上下。洪洞县4个万亩片,每片均有一名技术人员带队,每人自行组阁3人,从整地播种到收获,从试验示范、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测产验收到发放物资,均负责到底,从而保障了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到位。闻喜县、临猗县、万荣县、洪洞县、尧都区、浮山县为了做好地膜覆盖、节水高产、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等项试验,技术人员实行分片负责制,坚持观察记载,积累技术数据,为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的创新发展增添了新元素、新动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地膜覆盖 旱地 农业技术推广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