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地老虎对草莓的危害性比较大,需要在最薄弱的环节对其下手,才会有防治和好的效果。那么,就可以使用杜邦-20%氰戊菊酯3000倍液,效果好,知名产品。
地老虎俗名地蚕。为杂食性昆虫。以幼虫为害草莓,幼龄幼虫危害不明显,三龄以上幼虫肥大,光滑,暗灰色,带有条纹或斑纹,白天潜伏在废物或6~7cm以上表土层内,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咬断草毒新茎,使整株萎蔫死亡,也吃食叶片或将果实吃成窟窿。温度越高,其活动越盛。成虫喜欢在湿润地面或近地面的叶背产卵,也喜欢在许多杂草以及茄子、辣椒等叶上产卵。
草莓地老虎是草莓生产中重要地下害虫,其中主要的是小地老虎。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别名土蚕、地蚕、黑土蚕、黑地蚕,异名Noctuaypsilon,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可以为害各种蔬菜及农作物幼苗。为害特点低龄幼虫为害草莓植株时,将其心叶及嫩叶叶柄基部吃成小洞孔,可使幼叶萎垂。2龄以上幼虫可咬断啃食葡匐茎。大龄幼虫可咬断地面叶柄,并拖至洞内继续取食。
草莓地老虎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3mm,翅展42-54mm,深褐色,前翅由内横线、外横线将全翅分为3段,具有显着的肾状斑、环形纹、棒状纹和2个黑色剑状纹;后翅灰色无斑纹。卵长0.5mm,半球形,表面具纵横隆纹,初产乳白色,后出现红色斑纹,孵化前灰黑色。幼虫体长37-47mm,灰黑色,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颗粒,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蛹长18-23mm,赤褐色,有光泽,第5-7腹节背面的刻点比侧面的刻点大,臀棘为短刺1对。
小地老虎是鳞翅目类害虫,成虫有趋光性,喜欢在近地面的叶背面产卵,或在杂草及蔬菜上产卵。幼虫食性很杂,三龄以前栖于草莓地上部分危害。但危害不明显,三龄以上幼虫肥大、光滑、暗灰色,带有条纹或斑纹,危害较重,白天躲在表土2~7厘米以上的土层中,夜间活动取食。
莓地地老虎发生规律1年发生2-7代,一般第一代对草莓为害重。成虫昼伏夜出,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在杂草及作物幼苗叶背根部土块上产卵。一般每只雌蛾产卵1000粒左右,多的可达3000粒。幼虫食害草莓嫩尖、叶片、叶柄、根茎、葡葡茎、花、花蕾、花序、嫩果和熟果。小地老在我国北方不能越冬,成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北方第一代的发生量与南方虫源迁入量有关。
生活习性年发生代数由北至南不等,黑龙江2代,北京3-4代,江苏5代,福州6代。越冬虫态、地点在北方地区至今不明,据推测,春季虫源系迁飞而来;在长江流域能以老熟幼虫、蛹及成虫越冬;在广东、广西、云南则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成虫夜间活动、交配产卵,卵产在5cm以下矮小杂草上,尤其在贴近地面的叶背或嫩茎上,如小旋花、小蓟、藜、猪毛菜等,卵散产或成堆产,每雌平均产卵800-1000粒。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酒等趋性较强。幼虫共6龄,3龄前在地面、杂草或寄主幼嫩部位取食,为害不大;3龄后昼间潜伏在表土中,夜间出来为害,动作敏捷,性残暴,能自相残杀。老熟幼虫有假死习性,受惊缩成环形。幼虫发育历期:15℃67天,20℃32天,30℃18天。蛹发育历期12-18天,越冬蛹则长达150天。小地老虎喜温暖及潮湿的条件,最适发育温区为13-25℃,在河流湖泊地区或低洼内涝、雨水充足及常年灌溉地区,如属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均适于小地老虎的发生。尤在早春菜田及周缘杂草多,可提供产卵场所;蜜源植物多,可为成虫提供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将会形成较大的虫源,发生严重。
生物防治方法:1、人工查杀。清晨检查温室,发现有网状叶片、缺叶、心叶、花序被啃食的现象时,立即在草莓苗附近挖找幼虫,找到后消灭。2、及时除草。清除温室内杂草,并集中烧毁,以消灭幼虫。3、除草灭虫。早春铲除菜地及周围杂草,春耕耙地,秋翻晒土及冬灌,均能杀灭虫卵、幼虫和部分越冬蛹。4、根据成虫趋光性,利用黑光灯诱蛾。
药剂防治:1、对不同龄期的幼虫,应采用不同的施药方法。三龄前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液喷雾防治。三龄后可用毒饵或毒草诱杀。选用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加水稀释后,喷在碾碎炒香的棉籽饼、豆饼或麦麸上,于傍晚在受害作物田间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或在草莓根际附近围施,每亩用毒饵5公斤。毒草可用90%晶体敌百虫拌砸碎的鲜草配制。采用蜜蜂授粉的在用药前先将蜂箱移出室外,施药后充分放风,然后再将蜜蜂移入室内,以防蜜蜂受药害死亡。2、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喷洒40.7%毒死蚂乳油每亩290-120g对水50-60kg或2.5%溴氰菊酪或20%氰戊菊酯3000倍液、20%菊。马乳油3000倍液、10%溴。马乳油2000倍液、90%敌百虫800倍液或50%辛硫磷800倍液。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8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