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枣养牛不用慌,乡土教材来帮忙,若想寻得好计策,随身携带有锦囊……”最近,这首顺口溜在新疆且末县乡村广为流传,里面提到的“锦囊”,就是县里译制和开发的乡土教材。
司马义·依明是英吾斯塘乡阿瓦提村2组农民,他种植的35亩红枣2011年获纯利润20多万元,全家4口人年收入达到4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他告诉笔者:他之所以发了财,主要是县里的“土教材”帮了他的大忙。别看这些“口袋书”,用处大着呢,携带方便,大家都喜欢。
农牧民收成好不好,科学技术很重要。广大农牧民想学科技提高农业效益,但适合他们“口味”的学习资料相对缺乏。针对这个问题,新疆且末县把远程教育和农牧业科技资源有机整合,从党校、广电、教育、科技、农林牧等部门选聘了一批技术好、农村经验丰富、精通“双语”的业务骨干,成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摸准群众需求,及时开发和译制适用对路的乡土教材。
同时,新疆且末县还组织农牧民种植能手、养殖大户、专业协会负责人等“土秀才”,将本地特色鲜明的种植、养殖经验及技术进行总结归纳,用群众的语言,编写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口袋书”,制作了《红枣管理技术》《绵羊饲养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等课件35部,专题片10多部,受到群众好评。
新疆且末县巴格艾日克乡养鸡大户魏继海,以前靠经验吃饭,效益不佳。后来他学习了由县远程办编印的《农村养殖业技术摘要》,逐步增强了养殖能力,养鸡数量从3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年收入达到130万元以上,成了乡土教材活学活用的典范和县上数得着的“科技明白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11/hq_7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