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朋友们听过桑寄生没有呢?没听过的朋友这就让小编来给您仔细的介绍下吧。
桑寄生植物形态 常绿寄生小灌木。老枝无毛,有凸起灰黄色皮孔,小枝稍被暗灰色短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革质,卵圆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8cm,宽2~5cm,先端钝圆,全缘,幼时被毛;叶柄长1~1.5cm。聚伞花序1~3个聚生叶腋,总花梗、花梗、花萼和花冠均被红褐色星状短柔毛;花萼近球形,与子房合生;花冠狭管状,稍弯曲,紫红色,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下位,1室。浆果椭圆形,有瘤状突起。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寄生于构、槐、榆、木棉、朴等树上。产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采制 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茎,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
性状 茎枝呈圆柱形,长3~4cm,直径0.2~1cm;表面红褐色或灰色,具细纵纹,并有众多细小皮孔,小枝有棕红色细毛。有时逞叶,多卷缩,完整者呈卵圆形,全缘,棕色,革质,幼叶亦被棕红色细毛。茎坚硬,断面不整齐,皮部红棕色,木榈色较浅。无臭,味涩。
化学成分 枝、叶含广寄生甙即蒿蓄甙(avicularin),并含槲皮素(quercetin)等。
桑寄生的药理作用1. 对离体心脏的作用: 按Iangendorff的方法,用洛氏液,在80mm水柱和35-37℃灌流离体心脏,用222-400g豚鼠(雄雌均有),40只豚鼠分成四组,即槲寄生组(每1ml含2g生药的注射剂)、垂体后叶素组、垂体后叶素十槲寄生组和槲寄生灌注颤动离体心脏组。两套 灌流管,分别用作灌注洛氏液和不同试验药液。药物稀释于洛氏液中,以杠杆描记心搏幅度表示心缩力。记录心搏率和收集每分钟冠脉流出液。给药前和给药时各连续收集5分钟,取平均每分钟值比较药效。结果相当0.25g生药的槲寄生稀释到100ml洛氏液,可显著增加正常搏动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平均增加97%,这一浓度基本上不影响心搏率。 1.2.对制备的大白鼠心肺标本的作用: 按一般常规的研究心功能变化的方法,采用大白鼠心肺制备标本进行实验。结果在两个剂量组中,即20ml血源中注入相当1g和0.4g生药的槲寄生注射液。结果用药后在外周阻力不变的条件下,每分钟心输出量基本不变,血压也保持稳定。两组均减慢心率,从而增加每搏心输出量。用药后对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作用,1分钟时最明显,此后作用逐步减弱。两个剂量组的作用类似,大剂量组作用略强。
3.对犬冠脉流量及主动脉流量的影响: 用平均体重12.1kg的犬5只,麻醉后开胸剥离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主动脉弓升支基部剥离脂肪组织,放置MF-26型电磁流量计探头。同时记录左回旋支及主动脉流量,观察槲寄生注射剂对冠脉循环和体循环的影响。药物按12.5mg总黄酮/Kg体重,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以25mg/分钟速度注入。结果槲寄生明显降低动脉压,减慢心率。在停药后1分钟时明显增加冠脉流量(从左旋支看,维持时间短暂,5分钟后就逐步回到用药前水平。且对每分和每博输出量有增加的趋势,至停药后25分钟达到顶点。
4.对冠脉动力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 犬6只(4, 2),平均体重11.8kg。麻醉后开胸行人工呼吸,经有心耳作冠状窦插管,以10mg/kg体重全身肝素化,按KaBepNHa M B装 置测定冠状窦流量。同时从冠状窦和一侧股动脉取血,并立即用测氧仪测定血氧分压,按有关公式计算。用电子恒速灌注泵由股静脉注射适当补液;给药。槲寄生按25mg总黄酮/分钟注入,总量为20mg/kg体重。结果给药后冠脉流量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冠脉阻力下降,至给药后15分钟时下降更显著。槲寄生给药后,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心肌氧利用率。但明显降低的时间短暂。
2.抗心律失常作用:
2.1.对大鼠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注射液所致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 大鼠体重190-300g,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麻醉后,取仰卧位用针状电极插入四肢皮下、记录心电图Ⅱ导程。分离股静脉注射并插管供注射药物用。用药组预先注射槲寄生注射液1ml/kg(每1ml含生药 2g,相当含槲寄生总黄酮10mg),45秒后记录心电图。记录毕即注射垂体后叶素1单位/kg,并连续描记心电图1分钟,以后在2、3、5、10、15、20和30分钟时分别进行记录。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后叶素注射液。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后,心电图先呈T波高尖,ST段抬高等心脏缺血表现,继之出现各种心律不齐,主要为室性早搏,其次为窦性心律不齐和心动过缓,少数可见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现象。这些异常大多出现于注射后1分钟。槲寄生注射液对这些心电图变化有明显预防作用。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变化程度减轻、异常节律维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8-08/hq_7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