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特点与防治对策


        1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及分布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属半翅目网蝽科,方翅网蝽属。原产北美,主要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东部地区。该虫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1964年传入意大利,1970年传入南斯拉夫,1974~1975年传入法国,1976年传入匈牙利,1980年传入西班牙,之后逐渐扩散至欧洲中南部的十多个国家,1996年传入韩国,2001年传入日本,2006年传入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2006年在我国湖北武汉、贵州贵阳发现该虫,目前在上海、南京、杭州、重庆、郑州等地均发现该虫为害。我国西南、华南、华中及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均为其适生区,这些地区大多数以悬铃木作为行道树的绿化树种,因此,该虫的入侵无疑将对我国城市的绿化构成严重威胁。悬铃木方翅网蝽与其他网蝽为害特点类似,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在叶背面取食后导致叶片组织失水,首先表现在叶脉周围,多在刺吸部位形成黄白色褪色斑,后因叶片组织失水而导致叶片枯死。
  2 形态特征
  虫体乳白色,在两翅基部隆起处的后方有褐色斑;体长3.2~3.7 mm,头兜发达,呈盔状,头兜的高度较中纵脊稍高;头兜、侧背板、中纵脊和前翅表面的网肋上密生小刺,侧背板和前翅外缘的刺列十分明显;前翅显著超过腹部末端,静止时前翅近长方形;足细长,腿节不加粗;后胸臭腺孔远离侧板外缘。若虫体形成似成虫,但无翅,共5龄。
  3 生活习性
  悬铃木方翅网蝽繁殖能力强、耐寒,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该虫可借助风力近距离传播,人为调运带虫的苗木或带皮原木是其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
  4 生物学特性
  成虫寿命大约1个月,它的繁殖量非常大,每只成虫能产卵200~300个,每年发生4~5代。雌虫产卵时先用口针刺吸叶背主脉或侧脉,伸出产卵器插入刺吸点产卵,产完卵后分泌褐色黏液覆在卵盖上,卵盖外露。成虫的最远飞行距离可达到20km。
  该虫较耐寒,最低存活温度为-12.2℃,以成虫在寄主树皮下或树皮裂缝内越冬。可借风或成虫的飞翔做近距离传播,也可随苗木或带皮原木做远距离传播。
  主要为害悬铃木属,被认为是具有为害潜能的危险入侵物种,2007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外来有害生物管理办公室公布为中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悬铃木方翅网蝽通常于悬铃木树冠底层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最初造成黄白色斑点和叶片失绿,严重时叶片由叶脉开始干枯至整叶枯黄、青黑及坏死,从而造成树木提前落叶、树木生长中断、树势衰弱至死亡;同时携带危险病菌间接为害,从而产生更大的间接潜在为害。
  原寄主为悬铃木,在欧洲和韩国的寄主为三球悬铃木(法国梧桐),其他寄主为构树、杜鹃花科、山核桃属、白蜡树。
  5 为害特点
  (1)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寄主树木叶片汁液为害为主,受害叶片形成分布均匀的褪色斑,且叶背面有黑斑,为害严重时叶片变枯黄,因此网蝽为害可抑制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
  (2)受害严重的树木,叶片枯黄脱落,严重影响景观效果。
  (3)传播悬铃木溃疡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 f.sp. platani)和法国梧桐炭疽病(Gnomonia veneto)。
  (4)种群过大时可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和居民家中,()干扰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6 防治办法
  (1)使用灭多威(万灵)和吡虫啉等高效、低毒农药进行防治。使用高射程喷雾机整株喷施,喷药后用高枝剪选取枝叶,检查是否有漏喷叶片,有的话则再喷施1遍。杀虫剂只能杀死成虫,对若虫(虫卵)不起作用,因此在施药后的5~8d内再喷施1次,如此循环5次。
  (2)在树木生长和虫口繁殖季节的5~8月,采取内吸性化学农药涂抹树干+药液涂抹包扎法防治:每次每株用氧化乐果原液20ml,稀释为浓度1∶2~5倍液后,用排刷将药液涂刷树干,涂刷高度以便于操作为宜,在树干上涂刷成 20~30cm宽的药环,涂药后用有色塑料薄膜包扎5~7d后及时解膜,每隔20~30d涂药1次,每次涂药的部位要错开,避免造成药害,全年施药4~5次,连续施药2年,可将该虫发生为害程度压到最低水平,或将其就地扑灭。此种方法的优点是:避免环境污染,不杀伤天敌昆虫,兼治多种食叶和枝干害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悬铃木 寄主 传播 树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