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家畜蕨中毒的病因、症状与诊断


王灿军 (黑龙江省孙吴县畜牧兽医局 164299)

蕨是蕨科、蕨属的植物,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主要生长于山区的阴湿地带。蕨中毒是动物采食大量野生蕨后,发生高热、贫血、无粒细胞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凝不良,全身泛发性出血等特征性症状的中毒病。临床上牛多发生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地方性血尿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

1 发病原因

蕨含有多种化合物,其中包括有机酸、黄酮类化合物、儿茶酚胺等。有毒成分是生氰糖苷、硫胺素酶、原蕨苷、血尿因子等。硫胺素酶能引起马属动物中毒,其他有毒成分可使牛、羊出现不同的症状。马以发生共济失调为特征,牛以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为特征,主要损害骨髓,并导致血小板和粒性白细胞严重减少,骨髓中的红细胞系只是在最后阶段才受害,骨髓受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消化道黏膜或黏膜下层出血,局部发生溃疡,细菌侵入小血管造成菌血症,可能引起肝脏梗塞,或者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肾、肺和心肌梗塞。有人认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肠溃疡或发生喉水肿是组织肥大,细胞受损并释放组胺所致。反刍动物欧洲蕨中毒是由于骨髓活性受到抑制所致,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出血时间延长,血块凝结有缺陷,但血液凝固和凝血酶原正常。

2 临床症状

中毒牛出现临床症状前,多有较长的潜伏期,一般2~8个星期。家畜最初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粪便稀软,呈渐进性消瘦,步态蹒跚,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喜卧,放牧中常掉队或离群站立。体温升高者病情急剧恶化,体温可突然升高达40.5~43.0℃,前胃蠕动微弱或消失,腹痛,粪便干燥,呈暗褐红色或黑色。病牛呈不自然伏卧,回头顾腹或用后肢踢腹,阵发性努责,排出稀软红色粪便。严重者仅排出少量红黄色粘液或凝血块,努责加剧,甚至直肠外翻。孕牛常因腹痛和努责导致胎动或流产。泌乳牛可能排出带血的乳汁,慢性病例排出血尿。

家畜内脏及体表各部位极易发生出血,不易停止。也可因昆虫叮咬、注射、尖物刺伤、撞击或刮伤引起皮肤血肿,甚至流血不止。病牛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可能有出血斑点,呼吸数达60次/分钟以上,伴有明显的湿锣音,脉搏细弱频数达80次/分钟以上。

中毒犊牛表现迟钝,鼻孔和口腔周围有大量粘液,咽喉水肿,致使呼吸困难,出现喘鸣音,外部没有出血现象,常见有体温升高的情况。2~4月龄的犊牛中毒后出现明显的心搏徐缓。

3 剖检变化

病理变化以各种组织出血为特征,心、肝、脾、肺、肾、子宫和消化道等脏器均可见到出血现象,从瘀血点到大量血液外渗。肝、肾、肺可见到有瘀血、梗死引起的坏死区。消化道黏膜的出血处可见坏死和脱落。自然中毒牛的膀胱可能有肿瘤和出血性膀胱炎,肿瘤为豌豆大小灰白色结节或紫红色菜花样。

组织学变化以肾脏和肝脏的病变较为明显,()肾小球大多由圆形变为大小不等的椭圆形、圆锥形、条索形,边缘不整齐。肝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内充满红细胞,间质多增生,肝细胞有严重的颗粒变性。

4 实验室检查

早期进行血液检验可获取极有价值的资料,突出变化为白细胞总数少于5.0×109个/升,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而淋巴细胞则增多至80%~90%以上。血小板总数减少,红细胞的抵抗力下降,大小不均匀。血钙24~180毫克/升,于十分钟以后血凝迟缓,40分钟以后才凝固。这种血液变化可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可于体温升高前19天测得其血液变化,或病情在体温升高前6天有所缓解而又再度恶化。

5 诊断要点

应全面考察当地植被情况,饲养管理方式,发病季节,流行病学资料,重剧症状,全身出血变化,血尿以及血液学检查结果等,可做出诊断。必要时,可进行人工饲喂发病试验。蕨中毒易与牛炭疽、血孢子虫病、败血型巴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急性败血症混淆,应进行鉴别诊断。中毒病如黄花草木樨中毒、霉菌毒素中毒都产生与蕨中毒相似的损害和症状,但不出现发热,白细胞不减少。

6 病程及预后

本病病程长短不一,病初高热、腹痛及出血严重者病程较短,多在1星期左右死亡,病程最短者在出现症状2天后死亡,长者可达数星期至数月。病程中可能有几次反复,每次复发后病情加重,也可转为慢性病例,长期少量采食蕨者膀胱最终出现肿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程 细菌 豌豆 菜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