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凌汛是什么意思?黄河的哪些河段易发生凌汛现象?


冬季内蒙古段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400立方米以上。此段气温低、冰层厚,洪峰过境水鼓冰裂,造成大块流冰多,加之河势的作用,流冰密集卡冰结坝,使河道水位猛裂抬升,极易造成串堤决口、淹没成灾。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段解冻开河期,历史上年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灾害发生,平均两年就有一次。1968年黄河上游刘家峡水库投入运用后,冰期调节了河道的水量和热量,使内蒙古段的凌汛发生了明显改变,灾害大为减轻。但是,凌汛复杂,影响因素多,在特殊情况下,仍有发生较大凌汛灾害的可能,黄河凌汛威胁并未彻底解除。因为上游水库离下游凌洪严重河段距离过远,上游水库的调节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内蒙古河段的凌洪威胁,根据工农业生产的需水要求,不可能在解冻期完全断流;而且水库防凌库容有限,也不可能较长时间蓄水。因此,在现阶段,还需综合运用多种防凌措施,才能减轻或免除凌汛灾害的发生。

4、黄河下游凌汛

黄河,从河南省桃花峪到入海口称为下游,全长786公里,两岸筑有大堤,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下游河道上宽下窄,河道走向呈西南、东北方向,冬季经常受寒潮侵袭,日平均气温上下河段相差3~4℃,并且是正负交替出现,河道流量一般在每秒200~400立方米。由于河道、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作用,下游每年都有凌汛,经常发生插凌、封河。新中国成立以来封河30多次,大多先由河口开始封河,而后逐段向上插封。一般年份封冻总长约400公里左右,最短40公里,最长703公里。开河则由上而下,冰水沿程积集,造成明显凌峰,并易在浅滩、急弯或狭窄河段受阻卡塞,形成冰坝,使河段水位迅速抬高,威胁堤防安全,甚至造成凌灾。

黄河下游凌汛在历史上曾以决口频繁、危害严重、难以防治而闻名。据历史上不完全统计,自1883年至1936年的54年中,就有21年凌汛期发生决口,平均五年二决口。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黄河下游山东河口地区仍发生过两次凌汛决口。历史上曾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凌汛决口,河官无罪”之说。新中国成立以后,黄河下游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战胜了多次严重凌汛,扭转了历史上五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连续取得了49年凌汛未决口的伟大成就。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立方米 解冻 连续 冬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