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用地概念
工业用地是工业化的重要基础,它最早产生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产生较早,但是目前西方对工业用地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它只是在土地市场中根据使用用途而提出的一种概念。一般来讲,工业用地主要指工矿企业为生产经营而所需的生产车间、库房、堆场、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包括其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等建设用地。
在中国,“工业用地”的概念则是不断变化的。
在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并未对“工业用地”这一概念作出明确界定,它统属于国有土地的一部分。199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也只是将工业用地纳入建设用地范畴,而未对其进行具体概念界定。
由于法律未作具体规定,在2007年之前,各相关部门对“工业用地”这一概念也没进行统一界定:如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将工业用地划归城市用地,其包括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以及专用的铁路、码头和道路等用地,但不包括露天矿业用地;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土地基本术语》( GB/T19231- 2003),则把工业用地归纳到城市建设用地中,与采矿、采砂石、盐田等地共同称为工矿用地;再如《中国房地产统计指标解释》是将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视为“工业用地”。
由于对概念界定的不一致,各部门对工业用地统计的口径也不一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业用地数据字资料统计缺乏,对工业用地规划和管理带来负面效应。
为了利于区分、便于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联合发布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该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工业用地被包括在工矿仓储用地的一级类里面,构成二级类。
2.工业用地功能
工业用地在推动城市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①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工业用地扩张在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同时,对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推动作用。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势必会带来城镇大规模扩张。城市经济学家巴顿(K.J.Button)在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后认为,城市化发展离不开工业化,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用地供给可以为工业发展提供保障,也就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②从解决就业层面而言,工业用地的来源为城市存量土地或新增工业用地。当新增工业用地来自农用地时,郊区农民中的一部分会转化成城市工人, 因此,工业用地增加会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也进一步体现了工业用地供给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密切联系。
③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科学对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工业产业一方面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为城市发展提供资金和就业机会,但同时也会产生水体、空气污染,对城市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通过规划工业用地选址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提高综合效益。例如,工业用地规划和出让要遵循城市工业布局的最基本原则,要将有污染的重工业布局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4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