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浅析放牧制度的类型及其特点有哪些?


放牧制度是放牧利用草地时的基本利用方法与技术体系,放牧制度是对家畜放牧草地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通盘安排。每一个放牧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将放牧中的家畜、放牧草地和放牧时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关于放牧制度众说不一,但在各个生产阶段,都产生了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各种放牧技术、方式及组合,就其本质而言,可归纳为两类放牧制度,即自由放牧(无控制放牧)和计划放牧(控制放牧)。可根据放牧时的计划程度及对家畜有无控制或用何种方式控制,将它们归属各种。

1.自由放牧的类型及特点

自由放牧,也可称其为无系统或无计划放牧,放牧畜群可在较大范围内连续不断地或无一定次序地随意采食,没有任何限制,这是一种原始的草地利用方式,也是畜牧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初期阶段。

这种放牧制度的主要缺点是:对于草地牧草利用十分粗放,无一定系统和计划,利用很不均匀,有的地方可能大量荒弃,有的地方却往往利用过度。非生长季或放牧后期常常饲草不足,使草畜供求的季节不平衡加剧。同时,由于接连不断地放牧,牧草没有休养生息的机会,特别是优良牧草由于反复被采食而衰退,有毒有害植物却大量增加,当现存载畜量过大时会使草地迅速退化,产草量明显下降。对于家畜,因奔走频繁,采食与休息时间减少,体力消耗过多,而使其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因连续放牧,往往还会造成家畜寄生性蠕虫病的传染。

自由放牧也有它的优点,主要是管理简单,不需花很多的劳力与成本,家畜也可任意选择最喜食的牧草。

自由放牧在放牧地上不做划区轮牧的规划,可以随意驱赶畜群,在较大范围内任意放牧。这种放牧制度还有不同的放牧方式。

(1)连续放牧在整个放牧季节内,有时甚至是全年在一个草地上连续地放牧。连续放牧生产力低,这种放牧方式往往使草地遭受严重的破坏,还可能使家畜感染寄生虫病。

(2)季节轮牧家畜在某个季节内在一个地带内放牧较长时间,到一定时期,再转移到新的牧地。我国牧区多分为冷季和暖季两个季节,或冬、夏、春秋三个季节,也有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轮牧在一个季节内,大面积的草地并没有有计划地利用。 这里虽然也有放牧地轮换的含义,但如果在各季节牧场内再无进一步的小区划分,而是连续或不加轮换地放牧,这种方式严格说仍属于自由放牧,或者说只是自由放牧向划区轮牧过渡的一种形式。 (3)抓膘放牧西北和内蒙古的牧民,在夏末秋初,较多进行

抓膘放牧。就是携带饮具卧具,赶着畜群,天天拣最好的草地和最优良的牧草放牧,使家畜短期内肥硕健壮,准备淘汰或抵抗冬、春季节的艰苦条件。这种放牧方式对牧草的浪费太大,而且破坏草地。此外,牲畜移动频繁,容易疲劳,相对降低草地生产性能。

(4)就地宿营放牧在自由放牧中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放牧地虽无严格的次序,但放到那里就住到那里,并不返回宿圈休息。因其经常更换宿营地,粪尿散布均匀,对草地有利,并可减少蠕虫病和腐蹄病的感染概率,有利于畜体健康,家畜热能消耗较少,可提高畜产品产量。本质上,是连续放牧方式的一种改进。

以上各种放牧方式都是比较原始的、不完善的放牧方式。其对草地的影响是:荒弃率很高(最少30%~50%),过牧地段植被易被耗竭,产量降低。对家畜的影响是:消耗体力,易感蠕虫病。 虽然如此,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山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至今多采用自由放牧方式。为了合理利用草地,自由放牧方式应被有控制放牧取代。

2.计划放牧(控制放牧)的类型及特点

(1)跟群放牧 大群家畜在草地上人工控制放牧时,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一是“一条鞭式”使家畜排成一字形横队,牧工在畜群前8~10m远处,用“领牧”的办法,或在畜群后面用“赶牧”的方式控制家畜,缓慢前进,使整个畜群都能得到均匀的饲草。二是“满天星”式放牧是让家畜均匀散布在一定范围内,令其自由采食,可以在较大空间内同时得到较多的饲料,整个畜群的移动很慢。

(2)羁绊放牧  一般是用绳子或链子,采用两脚绊或三脚绊将牲畜羁绊,有时也将2~3头牲畜用缰绳互相牵连,使它们不便远走,但仍可在放牧地上缓慢行进,自由觅食,这种方法多用于少量的役畜、种公畜或病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连续 牲畜 草原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