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关于草地盐渍化的定义及其形成机制


草地盐渍化定义:

草地盐渍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半干旱区的河湖平原草地、内陆高原低湿地草地及沿海泥沙质海岸带草地,在受含盐(碱)地下水或海水浸渍,或受内涝,或受人为不合理的利用与灌溉影响,其土壤处于近代积盐,形成草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过程。

草地盐渍化是草地土壤的盐(碱)含量增加到足以阻碍牧草生长,导致耐盐(碱)力弱的优良牧草减少,盐生植物比例增加,牧草生物产量降低,草地利用性能降低,盐(碱) 斑面积扩大的草地退化过程。

土壤本底盐(碱)含量较高的盐化低地草甸草地、滩涂盐生草甸草地、盐生荒漠草地,其草地植被组成及生物产量变化不大,土壤盐(碱)含量与原本底盐(碱)含量相比增加不明显,不属于草地盐渍化。

盐渍化土地的形成机制:

(一)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中、小、微地形的变化及成土条件和气候、水文因素的影响。各种盐碱土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重新分配和在土壤中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盐分移动的携带者,盐分常以水的移动方向而相应变化。

西北地区普遍发育着不同程度盐化的草甸土,其成土母质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岩石经风化剥蚀并经河流不断搬运到平原沉积而成,这类沉积物未经充分的天然淋洗作用,普遍含盐。另外,西北地区大气降水中的含盐量高达每毫升几十毫克,甚至0. 2g/ L,比沿海地区高出3~4倍;而且由于降水量很小,一般难以形成对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其水量大多滞留在包气带土壤中,强蒸发作用使土壤中水失盐留,日积月累,土壤表面形成了自然的盐分积累。上述两个条件为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来源。

西北地区由于地貌上构成诸多各自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单元,在地质构造上多以断陷盆地和高原景观存在,其周边被高山、 高地围限,而盆地内则是宏阔平坦的冲积平原。山区降水和冰雪融水以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的形式一起流入盆地内补给地下水, 盆地的低洼地区则成为地下、地表径流的汇水区。

(二)人为因素

草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中,主要有盲目开垦和超载放牧。

开垦草原会造成土壤风蚀、水蚀、盐碱化的发生,从而使草原变成荒漠。盐碱面积扩大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使用碱性浓度很高的地下水灌溉造成的;二是已经盐碱化了的土壤随着风蚀和水蚀扩散造成的。在开垦后的草原上种植,一般都要用地下水灌溉。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都含有易溶性盐,越是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地区,浅层地下水的盐碱浓度也越高。地下水随着强烈的蒸发由下向上运动,随着这种运动,地下的盐碱也向地表运动。用浅层地下水灌溉,土壤就会迅速盐碱化。

草地严重超载过牧,也会导致草地盐碱化。在我国大部分牧区,超载程度惊人,少则超载30%,多则成倍。高强度放牧条件下,草地植物的生长受到极大的限制,降低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加大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加之家畜践踏十分严重,其结果是植被盖度持续下降,地表裸露,盐分增加,形成盐渍化草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盐渍化 开垦 径流 降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