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浅析牧草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牧草,一般指供饲养的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牧草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因此成为饲养家畜的首选。牧草品种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需加以重视。

1.机械混杂 机械混杂是指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不同品种乃至不同种之间发生的一种混杂。这种情况是在种子处理(浸种,拌种)、播种、移苗、补种、收获、脱粒、晒藏、运输等过程中人为的疏忽造成的,有时因前茬在田间自然落粒以及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料夹带异品种种子长出植株与当年植株混杂在一起造成机械混杂。 机械混杂是品种混杂的主要原因,它改变了品种的群体组成,使品种纯度直接下降,在良种繁育中应特别注意。对于已发生混杂的群体,若不严格进行去杂去劣,就会增大混杂程度,还会增加天然杂交机会,尤其是异花授粉牧草,从而引起生物学混杂。

2.生物学混杂 生物学混杂是指一个品种的植株,接受了其他品种的花粉,发生了天然杂交,使这一品种中混杂了杂种。生物学混杂使后代产生各种性状分离,导致品种出现变异个体,从而破坏了品种的一致性和丰产性。例如,植株的高矮不齐、成熟不一、 籽粒形状颜色多样等。大多数禾本科牧草属异花授粉植物,天然杂交率较高,在种子生产田中某些植株与异品种的混杂株、本品种的退化株与邻近种植的其他品种“串粉”后,其后代性状发生分离重组,产生性状各异的变异株,导致品种混杂。这类变异株与突变株不同之处在于频率较高,适应性强。自然杂交造成的混杂与各草种的异交率有关。

一般白花授粉的牧草异交率在4%以下,常异花授粉牧草的异交率为4%~so%,异花授粉牧草的异交率一 般大于so%,因此种子田如果不做好隔离,最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自花授粉植物发生天然杂交的可能性较小,但绝对的自花授粉是不存在的,已经发生机械混杂的自花授粉植物或两个品种种在一起,由于串粉方便,也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白三叶等豆科牧草均为异花授粉植物。白三叶的花大、色泽鲜艳、开花期长,容易招诱昆虫,因而常常发生天然杂交。在品种布局杂乱的情况下,通过天然杂交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品种间杂交,从而发生生物学混杂。

由天然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一般具有杂种优势,通常表现为种子生活力强,出苗较早,幼苗生长势较强,植株健壮。天然杂交种植株在品种群体中很容易被保留下来,使品种纯度下降。被保留下来的天然杂交种植株,如不加以剔除,与品种典型株所产生的种子进行混收留种,必然使品种群体中杂种植株逐年增加,愈来愈多, 品种混杂就愈来愈严重。通过天然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又将产生更多更复杂的类型,这样年复一年,恶性循环,其结果必然导致品种混杂退化。机械混杂是造成品种混杂退化的外在因素,而由天然杂交引起的生物学混杂,则是造成品种混杂退化的内因。

3.自然变异 绝大多数牧草都是多倍体植物,在遗传组成上较为复杂,而且许多主要经济性状都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 自然变异出现的频率较高、变异性较大,其后代常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此外,由于某些自然条件的诱变作用,如射线(宇宙射线或天然放射性物质)、高温、低温以及某些化学物质、代谢产物等,都可能引起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从而使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随之发生变异,产生前所未有的新性状,在品种群体中产生异型株,导致品种混杂退化。

基因发生突变后,突变的性质不同,其表现时间也不同。如果是正突变,当代不能表现出来,必须经过自交获得了隐性纯合体的基因型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是反突变,则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当代即可表现出来。基因突变虽然发生得很普遍,但频率很低,一般为1X10-s~1X10-8,大多数情况属于单基因性状的突变。突变对群体遗传性质的效应,要看是属于非频发突变还是频发突变。前者不产生永久性的变化,由于频率太低对种子生产无关紧要;后者会发生永久性的变化,特别是隐性突变一旦混入就很难消除。非频发突变的产生在大群体里成活的机会极小,除非它在选择上的优势极大。

由于其频率太低,抽样变差即使很小,也会因抽样而消失。但如有选择优势则另当别论。频发突变以特有频率频频发生,并在大群体中不因抽样变差而消失,故对群体基因型频率改变有影响。如无性繁殖牧草中的芽变, 如不及时去杂去劣,则杂株、劣株会越来越多,同时也会加剧生物学混杂,从而使优良品种失去典型性,造成品种退化。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品种 群体 种子 后代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