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昆明将建3000个以上家庭农场,农业供给侧改革“路线图”出炉


“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是昆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答题”。按照工业化谋划农业的理念,昆明正加快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到2020年,昆明将形成以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家庭农场等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平台的建设数量将超过3000个,以缓解或化解长期以来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即破解“谁来当农民”、“怎样当农民”等问题。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刚出台的《昆明市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下称《方案》)中的目标任务之一。

今年70%以上乡镇完成确权

统计显示,“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相比,昆明市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0.7亿元增加到328.6亿元,年均增长6.5%;农业增加值从120.3亿元增加到194.7亿元,年均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810元增加到11444元,年均增长14.5%。尽管这足以表明昆明农村经济取得了新成就、新进展,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农业经营专业化、集约化、社会化、组织化体系建设上,依然存在散、小、弱等问题。

据市委农办调查发现,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也在快速对外转移、输出,农村剩余人口逐渐成为一支“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甚至有些村庄已经“空心化”。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现象不仅不会停止,还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愈发突出。至此,“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追问,无疑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危机之下,革新涌动。上述《方案》提出,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过去,包产到户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农村的发展活力,顺应了时代之需。但现代化农业产业中,需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原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在适应现在合和未来的发展方式。”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昆明将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推行土地流转备案制度,建立健全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制。

土地流转的前置是确权。按计划,今年昆明已全面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市70%以上乡镇完成,2017年全市基本完成。

上述《方案》已明确,将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鼓励农村土地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都市农庄、农业园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鼓励发展各种经营类型的家庭农场,逐步建立家庭农场认定制度和退出机制。到2020年,力争全市培育家庭农场3000个以上,其中,创建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00个以上、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以上。

培育45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数据显示,近年来,昆明在新型经营主体持续壮大。2015年底,全市纳入产业化经营统计的龙头企业679家,其中龙头企业带动型34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3家。农业产业化总产值为498.7亿元,同比增长12%;销售收入为507.5亿元,同比增长12%;辐射带动市内外农户193万户。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支撑的都市农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到去年底已批复都市农庄项目52个,累计完成投资44.6亿元。8个市级重点农业园区入园企业累计达322户,完成投资96.47亿元,固定资产投入累计达76.86亿元,基础设施方面投入51.99亿元。

除此之外,昆明还将通过加强农民合作社建设,完善农业新型经营体系。即鼓励农民合作社从种植业、养殖业合作向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等行业拓展。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构建农户、农民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和利益联接机制。到2020年,力争全市农民合作社达到3000个以上,培育450个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同时,培养职业农民队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具有种植技能、养殖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的复合型技能人才。计划到2020年全市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建设市级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示范村30个。

“今年昆明计划新增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26个。”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仅去年,昆明就新增农民合作社约300个,省、市示范社26个;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万人,转移就业2万人,举办劳务现场招聘会任务12场,均完成100%;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已陆续开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产品加工 农业增加值 农业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