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莴苣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莴苣病毒病是莴苣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莴苣、生菜、菠菜、豌豆等蔬菜作物,以蚜虫和种子传毒为主,在春、秋季蚜虫重发季节发病较为普遍。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矮化,生长衰弱,甚至植株枯死,影响产量和品质。
一、症状
  苗期发病,出苗后半个月叶片出现淡绿或黄白色不规则斑驳或褐色坏死斑点及花叶。成株染病症状与苗期相似,严重时叶片皱缩,叶缘下卷成筒状,植株矮化。采种株染病,新生叶出现花叶或浓淡相间绿色斑驳,叶片皱缩变小,叶脉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株生长衰弱,结实率下降。
二、发生特点
  此病主要由莴苣花叶病毒、蒲公英黄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番茄不孕病毒等4种病毒引起,可单独侵染危害,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复合侵染。 莴苣花叶病毒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也能吸附在种子上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主要通过蚜虫传毒、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蒲公英黄花叶病毒吸附在种子上越冬,并成为初侵染源,田间传播主要通过蚜虫传毒。黄瓜花叶病毒在多年生宿根杂草上越冬,主要通过蚜虫传毒,也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至寄主植物上或通过田间农事操作接触摩擦传播病毒,从寄主伤口侵入等途径进行传播。番茄不孕病毒由汁液和桃蚜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此病喜高温、干旱的环境,发病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80%以下。莴苣最适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莴苣病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春季的4~6月和秋季的10~11月,此时正值有翅蚜迁飞高峰期。年度间春、秋季气温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三、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子。
  (2)适期播种,播前、播后及时铲除田间杂草。
  (3)发现蚜虫及时防除,减少传毒。
  (4)发病初期开始喷施“天达2116”1000倍液+“天达裕丰”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宁南霉素1000倍液、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等,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3-4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莴苣 传播 种子
上一篇 : 茸鹿放牧技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