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如何诊断鹿病


及时准确地诊断是鹿病治疗、预防等临床工作的基础。诊断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机体状况,分析疾病性质和预后,合理的制定防治措施。因为鹿不让人接近,诊断工作比家畜困难。为此,饲养人员要经常观察鹿群。由于饲养人员与鹿群接触密切,基本上能掌握各鹿的生活习性,对鹿病的发生发展都比较清楚,所以在诊断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有时饲养人员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说出实情或不能准确描述发病原因和临床症状,致辞使技术人员不能很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造成误诊,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希望养殖人员一定要配合技术人员,将饲养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客观、真实地反映给技术人员,以便做到鹿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问病史(问诊) 询问饲养管理人员鹿发病经过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包括以下内容:
  (1)发病时间 何时出现症状,由此可判定是急性或慢性病,或疾病处于什么阶段。
  (2)发病比例 发病数量以及是否集中,由此判断是传染病、中毒病或普通病。
  (3)最初症状和以后表现 病鹿开始时有何表现,如精神、食欲、饮水、呼吸、排粪、排尿、反刍、暖气、运动、站立、姿势等,以此推断疾病的性质和部位,对作出正确诊断有很大帮助。
  (4)处理情况 对病鹿是否进行治疗用什么方法与药物,效果如何,是否注射过疫苗等。据此可以判明有无因治疗、用药不当而使病情复杂化的情况,也是疾病诊断和以后用药的参考。
  (5)病史了解 本场或该鹿过去是否患过病及患病情况,是否发生过类似疾病,其经过与结局怎样,有无调进新的种鹿,鹿发病时间及死亡情况如何,据此可以了解是否旧病复发或其他疾病。
  (6)饲料情况 饲料是否新鲜,是否被污染,发霉,日粮配合和组成,饲料种类及质量,是放牧还是圈养,是否突然改变饲料种类和饲养方法,饲料调制方法和饮水清洁度等。
  (7)管理情况 鹿群密度,清洁卫生情况,地面是否平整,饲养员是否变动及对鹿群关心程度。
  (1)    卫生防疫状况 鹿场是否进行过消毒,对粪便及鹿尸体处理是否合理,执行卫生防疫制度是否发生传染病等。
  2、观察症状(视诊) 是在不加保定情况下观察鹿病全身或局部所呈现异常表现的方法。其简便可靠,应用范围广,是鹿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往往为诊断提供重要因素。有些疾病如瘤胃臌气、破伤风、蹄部坏死杆菌病等,依据视诊就可做出初步诊断。视诊又是从鹿群中发现病鹿的主要方法。主要内容如下:
  (1)、 观察全身状态 体况、营养、运动、姿势、被毛、腹围、精神、鼻镜等。
  (2)、正常生理活动 如呼吸运动、走动或奔跑、反刍、排尿。排粪的动作、排泄量及性状是否正常等等。
  (3)、 体表各部分及口鼻等与外界相通的情况 、如肤的颜色,有无出汗,体表有无创伤和肿胀,粘膜的颜色和有无水泡、溃疡、鼻腔、肛门、阴门等有无分泌物、排泄物附着以及分泌物的色泽性状等。
  进入鹿圈视诊时,应在饲养人员带领下,动作要缓慢,并在远处预告给予信号或食物引诱,使鹿群稳定后,尽量接近病鹿,从整体到局部仔细观察。
  3、嗅诊 用鼻嗅闻排泄物(尿液、粪便)、分泌物(乳汁)、呼出的气体、口腔的气味,例鹿患出血性胃肠炎时,粪便有腥臭味。
  4、触诊 是用手对要检查的组织器官触压感觉,以判定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硬度、湿度及敏感性等,也可用于检查脉搏、妊娠等。
  触诊按用力的大小和使用范围,可分为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两种。前者是用手指伸直平贴于体表,不加按压而轻轻滑动,依次进行感触,常用于检查体表温度(检查体表温度时常用手背)、湿度、敏感性等,还可检查心搏动、肌肉的紧张性,骨骼和关节肿胀变形等。后者用不同的力量对患部进行按压,以便进一步了解病变的硬度、大小和范围等。触诊一般应先周围、后中心、先浅、后深,先轻、后重,其感觉病变性质常有以下几种:
  (1)捏粉样 指压留痕,感觉柔软,如压生面团样,见于组织间发生浆液性浸润时,如皮下水肿,也见于瘤胃积食。
  (2)波动性 柔软有弹力,指压下不留痕,间歇迫有波动感,见于组织间有液体,潴留且组织周围弹力减退时,如血肿、脓肿、淋巴外渗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处理 估计 疾病诊断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