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价格行情 > 行情资讯

小红参的栽培技术



  
  异名:滇紫参(《云南中草药》),小活血,小红药。
  基原:为茜草科植物云南茜草Rubiayunnanensis(Franch.)Diels的根。
  采集: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
  概述:小红参为常用中药,以根供药用。具有活血止血、活血祛瘀的功能。主治衄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月经不调、经闭腹痛、风湿关节痛、肝炎等症;外治跌打损伤、疖肿、神经性皮炎等症;单 用小红参煎水洗脚还能治肠炎。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形态:多年生草质攀援藤本。根细长,圆柱形,外皮黄红色,断面红色或淡红色,茎四棱形,中空,棱上生倒钩刺。叶四片轮生,粗糙,卵状心形或三角状卵形,具长柄,全缘;叶片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叶脉3—5 条,弧形。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淡黄色。浆果,圆球形,成熟时黑色。种子2粒,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习性:喜凉爽气候和较湿润的环境,性耐寒。土壤以肥沃、深厚、疏松、湿润、含腐殖质丰富的壤土为好。地势高燥、土壤贫瘠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均不宜种植。
  繁殖:以种子繁殖为主,亦可扦插、压条繁殖。
  1、种子繁殖
  (1)采种:在11月当浆果由红变黑色时,采摘成熟果实。采回后先用清水浸泡12小时,然后进行揉搓,除去果皮与果肉,捞出饱满充实的种子,晒干备用。或随即进行播种。
  (2)播种:可春播或冬播。春播于3月中、下旬进行;冬播于11月,种子采后立即进行。播时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横沟,沟深5厘米左右,播幅宽10厘米左右。然后,将 种子与拌有人畜粪水的火土充分混合,均匀地撒入沟内。以后,覆盖细土或火土灰约1—1.5厘米。每亩用种量2—3公斤。播后加强苗床管理,培育1—2年即可移栽。冬播采用新鲜种子,播种量要加倍。
  2、扦插繁殖于春季3—4月,秋季8—9月选择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茎蔓,每2—3个节剪成插条。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0厘米、株距5厘米左右,插入土中1—2节,露出1其节在土面,插 时芽向上,切勿倒插。插后覆土压紧,浇透水。秋季插后要搭棚遮荫,避免阳光直射。生根发芽后陆续揭去覆盖物,最后全部拆除荫棚。培育1年即可出圃移栽。
  3、压条繁殖于秋季8—9月,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危险的茎藤,将其攀下,采用曲枝压条法,每隔3—4节弯曲压入土中。入土部分刻伤并用竹叉固定,覆盖肥土,压实后浇水湿润。待发根、萌芽、长 出新茎蔓时,截离母株,另行栽植。
  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近水源的地方。播前深翻土地,每亩施入厩肥1500—2000公斤,结合整地时翻入土中作基肥。栽植地,宜选半阴半阳的荒坡或平地。宜 成片栽植,便于管理。地选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作宽1.3米的高畦或平畦栽植。
  2、移栽春栽或秋栽。移栽时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穴深15厘米左右,穴底要挖松整平。穴内先施入适量火土灰,与底土拌匀伯基肥。然后,每穴栽入壮苗1株。栽正、栽稳,使根系舒展。栽 后压紧,浇透定根水,以利成活。
  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和施肥幼苗出土后,于5、7、10月各进行松土除草1次,松土宜浅,杂草要除净。并结合追施1次。头两次施用人畜粪水,每亩2000—2500公斤。第3次于冬季,重施1次越冬肥,每 亩施用腐熟厩有或堆肥1500—2000公斤,于行间开沟施入,施后培土越冬。
  2、设立支柱小红参为攀援藤本。当苗高30厘米时,于株旁插立支柱,供茎藤攀援生长。
  3、除花于7—9月孕蕾期,除留种地外,一律摘除花序,使养分集中于茎藤及根生长,有利增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移栽 行距 苗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