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是药用植物,全身是宝。用肉桂作原料生产的西江桂皮和桂油是国际和国内市场驰名的香料和药用品。广东省仅肇庆、云浮两市种植肉桂就已达110万亩以上。由于肉桂种植迅速扩大,种苗调运频繁,近年来不断发现新病虫害。据我们调查,肉桂生产上发生和流行一种毁灭性病害——肉桂梢枯病(又叫枝枯病),桂农称桂瘟,造成大面积死亡,我省受害在30万亩以上。害虫主要有三种:一是泡盾盲蝽,该虫为害最大,仅郁南县92年全县估计,肉桂大面积死亡以致失收的面积达3万多亩;二是肉桂双瓣卷蛾,据89年调查,西江林业局属下11个林场,肉桂受害株率达90%,嫩梢枯死率达63%,受害株很难长高长大;三是肉桂木蛾,钻蛀肉桂枝茎,严重的株死亡率达90%,一般亦有30%—40%。另外,还有象鼻虫,尺蠖(桂蚕)、介壳虫等。
发生规律
1、梢枯病:据多年研究发现,泡盾盲蝽为害是造成肉桂梢枯病的主要原因,该虫最大危害是吸食肉桂汁液时,造成微小伤口,并在口器中携带有球二孢(又称可可毛色二孢菌)和拟茎点霉两种病菌,造成吸食口处发病,枝茎皮层及木质部干枯,最后使肉桂死亡。此外,肉桂双瓣卷蛾、木蛾和天牛等害虫也不同程度地引起肉桂枝梢枯死。由此可见,肉桂梢枯病病因复杂,防治难度较大,单单看作病害来防治是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采取综合防治。
2、泡盾盲蝽:是盲蝽科的一个新种,在我省每年发生6个世代以上。在25℃左右时,每世代平均历期41—45天,每雌虫能产18—35粒卵,卵散产。一年中有两个盛发高峰期,第一个是4—5月份,此时正是春梢大量抽出生长期。第二个高峰是6月底至10月上旬,是肉桂夏秋梢不断抽出,食料丰富的时期,11月气温下降,密度逐渐减少。泡盾盲蝽用刺吸式口器吸食肉桂青绿的桂枝和茎部,成虫每日平均吸食能造成6个伤口,若虫平均5个伤口。受害伤口很快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大,成水渍状的溃坏斑,干枯后表皮开裂,枝茎的输导组织破坏、枝叶干枯死亡。
3、双瓣卷蛾:在我省每年发生6个世代,在27℃时,每世代平均历期26—30天,每雌虫能产卵最少5粒,最多53粒,平均16粒。每年4月份第一代幼虫出现,第二代是5—6月初,第三代为6—7月,每年6—8月为此虫大量盛发期。此虫有趋嫩梢产卵习性,每次抽嫩梢,是此虫入侵的重要防治时间,嫩梢转浓绿后,初孵幼虫便不能入侵。
4、木蛾:在我省每年发生一代。3月中旬在肉桂为害茎内化蛹,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是产卵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为幼虫盛孵期,幼虫历期达300天以上。幼虫体大,破坏力大,蛀入枝、茎,可使肉桂枝条或整株枯死。
综合防治方法肉桂主要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是因为粗放管理、新区未抓好检疫、诊断错误、片面追求化学防治和缺乏综合防治意识而造成。经多年的试验示范,主要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适时合理用药,保护和释放天敌相结合,控制主要病虫不成灾”的综合措施。
1、农业防治:首先新区引种必须严格检疫,不从病区引种,发展混交林,选育抗病品种;其次泡盾盲蝽的卵、木蛾的幼虫和蛹,都在为害枝、茎中越冬。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结合冬春收桂枝和桂皮,斩除已枯死的肉桂枝、茎、病叶,取离桂地集中处理,可大大减少下一年的虫口密度。
2、生物防治:释放赤眼蜂防治双瓣卷蛾鳞翅目害虫。林间放蜂适期是根据肉桂双瓣卷蛾越冬第一代卵始见期和肉桂开始抽梢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放第一批蜂,6月中下旬、7月份为盛发期,放第二、三批蜂,寄生率可达70%—85%。
3、药剂防治:根据泡盾盲蝽、双瓣卷蛾、木蛾三种害虫的发生消长规律。每年4月底、5月中旬各喷一次药,这两次药主要是杀死刚出来为害的泡盾盲蝽,正为害春夏梢的双瓣卷蛾和正羽化产卵的木蛾成虫以及其他刚越冬出来繁殖的害虫,如象鼻虫、蚜虫。第三次用药,在7月底,第四次在8月中旬,第五次在9月中旬,重点在肉桂新梢抽出3—5厘米时用药。全年共用五次药,可解决泡盾盲蝽、双瓣卷蛾、木蛾及象鼻虫、尺蠖等为害。可用广谱性有机磷复配杀虫剂——桂虫灵(又名“灭虫灵”)乳油,或者马拉硫磷800—1500倍。郁南县多年来,在20多万亩大面积上应用,防治效果可达90%—96%。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hq/1/2016-07-22/hq_43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