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药科作物种植技术 > 灵芝种植技术

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


灵芝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是滋补强壮,扶正因本的良药。近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多方面功能。灵芝的开发与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当前国际上对灵芝的需求量大,产品供不应求。我市林木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环境无污染。种植栽培有基础,产品销售有一定渠道,积极发展灵芝生产是开发山区资源,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

一、灵芝的生活习性

(一)地理分布

灵芝品种多样,分布广泛。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分布,一般适宜300―600米海拔高度山地生长,特别是热带、亚热带杂木林下均可找到它的踪迹。

(二)生态环境

灵芝在野外多生于夏末秋初雨后栎、槠、栲树等阔叶林的枯木树兜或倒木上。亦能在活树上生长,故属中高温型腐生真菌和兼性寄生真菌。

(三)生物学特性

1、营养:主要是碳素、氮素和无机盐。灵芝在含有萄葡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基质上生长良好。它同时也需钾、镁、钙、磷等矿质元素。

2、温度:灵芝属中高温型菌类,对其温度适应范围较为广泛。

(1)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3~400C,正常生长范围18~350C,较适宜温度为24~300C,最适宜温度为26~280C。

(2)子实体: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在18~320C。最适温度26~280C,300C发育快,质地、色泽较差,250C质地致密,光泽好。温度持续在350C以上,180C以下难分化,甚至不分化。

(3)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在24~260C。

3、水分

灵芝菌丝体在基质中要求最适含水量为60~65%,菌丝在段木中要求段木含水量在33~48%之间。短段木埋土时,要求土壤含水量在16~18%,而在出菇期间要求土壤含水量为19~22%。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在形成子实体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85~95%之间,不可超过95%,否则对子实体发育形成与分化不利。空气相对湿度可用湿度计来测量。

4、空气

灵芝为好气真菌。对氧气的需求量比一般食用菌来得大,一般空气中二氧化碳在正常情况下为0.03。试验表明,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1%,将使灵芝只长菌柄或菌柄分枝不开盖而形成鹿角芝。

5、光线

灵芝菌丝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灵芝子实体在形成阶段,若在全黑暗环境下不分化,而过强的光线也将抑制子实体正常分化,只有在漫射光达到200~5000LUX范围内,使子实体正常分化与形成。荫棚遮阴程度达到“四分阳,六分阴”便可。四周只需西面遮围,其它三面视情况稍加遮阴。

灵芝子实体不仅有趋光性,另外还有明显的向地性,即灵芝子实体的菌管生长具有向地性,不管菌伞生长的方向是向上或向下倾斜,通常菌管的生长朝地面,与地面垂直。

6、酸碱度

灵芝菌丝生长最适PH5~6,灵芝子实体生长最适PH4~5。

二、短段木熟料栽培灵芝的优点

1、灵芝品质好,销路俏

短段木熟料栽培灵芝最大优点在于灵芝子实体菌盖厚实,宽大、色泽鲜亮、含多糖体与有机锗丰富;重金属含量极低,几乎没有农残;外销需求量大。

2、生物转化率较高

生产1吨灵芝约耗段木25立方米。每1立方米木材两年可产干灵芝约40公斤。

3、经济效益好

4、成品率高、合格率高

由于通过高温、高压使段木中的营养成份被有效降解,易被灵芝菌丝分解与吸收,加上高温灭菌,污染机会少。故成品率、合格率均比较高。

三、生产工艺

(一)生产工艺流程:

树木选择――砍伐――切段――包装――灭菌――接种――菌丝培养――场地选择――搭架――开畦――脱袋――埋土――管理(水份、通气、光线)――出芝――子实体发育――孢子散发――采收――晒干――烘干――分级――包装――贮藏

(二)生产中的几个基本知识

1.1立方米段木:10厘米直径15厘米长的短段木,850段。12厘米直径15厘米长短段木590段;14厘米直径15厘米长的短段木434厘米;16厘米直径15厘米长的短段木332厘米。

2.1亩地=666平方米,埋种20-25立方米段木

3.1立方米段木当年约产干灵芝15~20公斤。(一般可出芝2年)

4.1公斤鲜灵芝晒干为0.3~0.35公斤。

5.1立方米段木约需菌种量100包。

(三)生产工艺

1、选好树种,育好菌种

(1)树种的选择

灵芝产量高低取决于菌材的菌丝总量,而菌丝量又与段木的体积和营养成份有关。因为段木是灵芝生长和发育的营养来源,也是产生灵芝子实体的物质基础。故段木树种的选择与灵芝的单产、品质有着直接关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灵芝 灭菌 立方米 真菌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灵芝种植技术
下一篇 :灵芝金菇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