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产原因
茶园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表现在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二、改造技术措施
1.园改:园改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的情况,对30度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对30度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如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砖、草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梯面向内倾斜,达到小雨水量不出园、大雨水量不冲园,减少水土流失,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蓄水提高茶园保水保肥保土能力。缓坡茶园改为等高种植,同时修筑好道路和排灌系统。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用茶苗补缺。
2.改土:改良土壤是改造低产茶园的中心环节,对茶树长势差的低产茶园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目前政和县东平镇低产茶园主要是长年失耕、土壤板结。一般要求行间挖深至50厘米的施肥沟,重施有机质肥料,如猪牛粪、草木灰、绿肥、饼肥等,一般每667平方米(1亩)施土杂肥或猪牛粪3~5吨,或饼肥150~250公斤加过磷酸钙150~250公斤,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山上的杂草进行覆盖。对土层浅、质地差的低产茶园采用培客土、培土结合施有机肥的方法,加深活土层,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以建立深厚的土壤耕作层。根据茶树喜温喜阴的特性,在茶园适当套种绿肥、铺草覆盖,改善土壤和茶园空气条件,为茶树生产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3.树改:根据各地的生产条件、茶树衰老程度、形成原因,可分别采用台割、修剪和种改。
(1)台割。对树龄大、树势衰老严重、有明显寄生苔藓或地衣、育芽无力、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在春茶采摘后或在大寒前后,在离地面5~10厘米处砍去,及时清理树桩,增施有机肥。
(2)修剪。深修剪,对树冠上面分枝细而密、“鸡爪枝”多、新梢长势减弱、产量逐渐下降的低产茶园进行深修剪,在春茶后剪除“鸡爪枝”层10~20厘米,当年秋茶多留少采,以恢复树势。重修剪,对树势呈半衰老、产量显著减少的茶树进行重修剪,春茶后剪去树木的1/3或1/2,当年夏天、秋茶后打顶养篷,年底可复壮树势。
(3)种改。对树龄长、树势严重衰退的茶树或品种混杂、萌发迟、品质低劣的茶园,应当挖掉,重新栽种适宜的良种,如“政和大白茶”属于迟熟品种,产量低,而“福安大白”、“福云6号”、“935号”等则是早熟品种。
三、加强改造后的茶园管理
1.加强肥培管理:改造后的茶园,一般春夏茶萌发前及时追施一次速效性氮肥,每667平方米施15~25公斤,以满足茶树改后生长发育对养分的要求。
2.加强树冠管理:培育宽阔的采摘面,剪、养、采结合,一般台割更新茶树,都要进行1~2次的定型修剪,重修剪的茶树也要进行一次轻修剪,以整形树冠,培养一个良好的树冠结构,在这一前提下,实行以养为主、采养结合、打顶养篷、采密养稀、采大养小的措施,经1~2年的养采时间,就可正式投产。
3.适时防治病虫:茶树改造后,枝梢生长旺盛,但易引起病虫危害,如小绿叶蝉、蚧类、螨类、蚜虫,因此,只有及时喷药防治,保证茶树健康生长,才能达到改造目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shucai/25/2008-12-12/74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