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番茄种植技术

寿光地区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寿光市番茄种植中,自2006年秋季开始,由于连续低温潮湿,光照弱,日光温室中的湿度过大,导致了晚疫病的较重发生,为数不少的番茄整棚被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介绍如下。

    1 发生症状

    番茄晚疫病是番茄的常见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多在苗棚南边靠边部位,植株上部嫩叶出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叶柄部或茎上部出现水渍状褐色腐烂,病部缢缩易折倒,潮湿时病部长出稀疏的白色霉。成株期染病,多从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初为水渍状褪绿色斑,渐发展扩大呈褐色,高湿时病健部交界处长出白色霉。茎部染病,多见于病叶多的植株,初为长条形水渍状斑,随病情发展,病部凹陷,色深褐并腐烂,导致植株萎蔫。果实染病,主要是青果,病斑呈水渍状不规则的云纹斑,后变为深褐色,边缘明显。病部表面坚硬而不平整,潮湿时病部边缘长出稀疏的白色霉层。

    番茄晚疫病的病原是致病疫霉菌[PhytopAthoraJ.n-festans(Mont)deBary],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分枝,无色无隔,细而多核。孢子囊顶生或侧生于孢囊梗上,卵形或椭圆形。菌丝发育的适温为24℃,孢子囊生长、发育的适温为18~22℃。

    2 发生特点

    ①直接侵染茎和果实 以往发生的番茄晚疫病,一般先在叶片上发生,以后逐渐侵染到叶柄、茎和果实上,本次发生的则在叶片、茎和果实上基本同时发生。

    ②扩展速度快 以往发生的番茄晚疫病,从发病中心少量发生到迅速扩展一般需要5~7天,本次则只需要2~4天即可全棚发生,扩展的速度更快。

    ③药剂防治效果差 使用常规的药剂防治很不理想,不能控制病害的扩展和蔓延,用药后病斑处仍旧着生气生的菌丝。

    3 发生原因

    ①连年种植 稻田镇、田马镇及相邻的围城区的几个乡镇,是我市的主要番茄产区,近几年已经形成了一年两茬番茄的种植方式,连作问题严重,造成晚疫病病菌大量积累,加重了该病的发生。

    ②用药不合理 生产中不合理的用药导致了病菌抗药性的迅速增加。据调查发现,本地区番茄晚疫病对烯酰马啉、72%可露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2.2%普力克、易保等药剂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

    ③种植品种单一化 近年由于商品化的要求,使番茄种植的品种逐渐单一化,加快了番茄晚疫病病菌的抗药性发展和危害。

    ④天气影响 近期连续低温弱光造成日光温室内的低温潮湿,给晚疫病的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利于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4 防治对策

    ①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整枝打杈,注意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发现田间有中心病株时及时拔除,并清理病叶病果,统一深埋或进行烧毁,对周围植株进行施药防止蔓延。大棚找到中心病株,连阴天也应喷药防治。

    ②对于发生严重的大棚要及时换种其他非茄科作物,变连作为轮作。减少棚内病菌的寄主,防止二次危害。

    ③选择抗病(或耐病)的品种,目前虽无明显的抗晚疫病品种,但品种间对番茄晚疫病的耐病性是有差异的。

    ④进行化学防治,采用目前使用较少的多抗霉素、 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0.3%波尔多液等进行交替防治。同时加大合理用药知识的普及,减少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番茄 品种 抗药性 腐烂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