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石榴种植技术

河南省石榴优良品种资源


    河南省石榴栽培历史悠久。目前河南省各地均有分布,尤以为黄河两岸的洛阳、巩义、荥阳、郑州、开封、封丘等市县区较为集中。经长期天然杂交和基因交变,以及实生、分株、嫁接等多种繁殖途径,并自然和人为选择,产和了复杂多样的品种和类型。对重点分布区的8个地(市)共33个县调查,石榴共约4个类型32个品种。

  1 石榴的变种

  石榴科1个属2个种,其中中国原产1个种(即Punica granatum L.)。按照国内园艺学界对石榴种下分类共有7个变种,其中5个变种在河南省采集到标本,分别为:月季石榴、墨石榴、白石榴、重瓣红石榴、重瓣白石榴。

  2、石榴的品种、类型

  32个品种以栽培目的大致可分以下4个类型

  食用型 包括17个品种。平均果重范围69~335克,大的果重96~750克,一般含糖量4.09%~12.84%,含酸量0.15%~0.39%。品种有:落花红甜、胭脂红、大红甜、薄皮、大红袍栾川红、范村软籽、鲁庄黄、马牙黄、站街黄、酮皮、铁皮、青皮、河阴软籽、大白甜、杨里白、大钢麻籽等。

  观赏型 包括3个品种。植株矮小,以赏花为主。紫果有赏果价值,品种有:月季、紫果、重台等。

  赏食兼用型 包括4个品种。平均果律重74~180克,大的果重104~250克。一般含糖量9.75~12.41%,含酸量0.28~0.38%。因其花冠大,花瓣数多,开花时间长,故极具观赏价值,是典型的观赏果树资源,多在城市待道和厂区绿化栽植。品种有花边、红花重瓣、粉红花重瓣、白花重瓣等。

  酸石榴 包括7个品种。平均果重85~204克,大的单果重109~295克。一般含糖量2.24%~8.47%,含酸量3.38%~4.89%。风味酸涩,不具鲜食价值。籽粒可用作加工果汁、饮料并有药用价值。品种有:大果红酸、小果红酸、共同皮酸、大果青皮酸、小果青皮酸、南召酸、三白酸等。

  还有一个被称为“哑巴石榴”的品种,基本无籽,只作资源和水土保持树种保存。

  从园艺学角度,除重台(只开花不结果)和哑巴两个品种外,对其它30个品种归类评价,籽粒风味分为甜菜、酸甜、酸3个类型。即糖酸比在40:1以上为甜;以下的为酸甜;糖酸比10:1的为酸。

  3、优良品种

  优良石榴品种一般或具有早实、或丰产、或优质、或耐贮、或外观商品价值高等特性,含糖量在10%以上,含酸量在0.4%以下,或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或有其它特殊优良性状,河南省石榴种质资源主要有8个。

  大红甜 它是河南省优良品种之一。树势旺盛,树形开张。幼树圆头形。萌芽率高,成枝力强。花量大,完全花率高。花瓣5~6片。果形指数1.13。萼筒圆柱形,萼5~7片。果面有星点果锈。平均果重254克,大的重500克。子房9~12室。籽粒红色。百粒重35.4克。出汁率88.7%,可食率50.6%;含糖果量10.11%,含酸量0.34%。果实9月下旬成熟。8年生株产平均18.6千克。以豫东分布较多。适应性较强,耐旱、耐瘠、耐贮运,商品价值高,抗虫性一般。

  河阴软籽 它最突出优点是籽大核软,可食率高,是河南省珍稀品种之一。树形直立、纺缍形,树势较弱。萌芽率和成枝力较低。花瓣5~8片。果形指数1.02。萼筒无或极低,萼片开张。果面有斑点果锈。平均果重243克,大的重343克。子房9~10室。百籽重42.4克。出汁率91.2%,可食率64.5%;含糖量11.58%,含酸量0.23%。果实于9月中旬成熟。89年生株产平均11.3千克。多分布于豫西黄土丘陵区。

  马牙黄 树形直立,纺锤形。萌芽率和成枝力较低。树势较弱。花瓣5~7片。果形指数1.14。萼5~6开张。果皮阳面有斑块红晕。平均果重192克,大的重241克。子房6~10室。籽粒红色。百粒重36.4重克。出汁率87.6%,可食率56.7%;含糖量8.4%,含酸量0.39%。果实于9月下旬成熟。8年生株产平均10.8千克从分布豫西黄土丘陵、低山区。耐旱、耐瘠。抗病虫性较好。

  大红袍 它是湖南省伏良品种之一。树形开张,树势中庸。幼树圆头形。萌芽率、成枝力和生长速度一般,枝条稀疏。完全花率高。花瓣6~7片。果形指数0.98。萼筒基部膨大、萼嘴闭合,萼6~7片。果皮浓红,果面光滑洁亮。平均果重270克。大的重425克。子房8~11室。籽粒紫红色。百粒重37.6克。出汁率88.9%,可食率57.3%;含糖量10.71%,含酸量0.36%。果实于9月底成熟。8年生株产平均18.1千克。多分布豫西黄土丘陵。耐旱、耐瘠、耐贮运。商品价值高、抗寒性稍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榴 品种 适应性 青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