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水果种植技术 > 香蕉种植技术

香蕉病虫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香蕉病虫发生为害种类,主要有叶斑病、黑星病、炭疽病、花叶心腐病、束顶病(蕉公)、象鼻虫、蕉蚜、红蜘蛛、弄蝶等。病虫的发生为害对产量、质量的影响很大。种蕉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防治病虫。尤其种植试管苗,必须抓好病虫防治,切实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一、香蕉栽培的现状与病虫发生的相关性

有不少人认为香蕉栽培没有什么技术,俗称“懒佬蕉”。其实不是这样,要获得优质高产,必须认真落实各个环节栽培管理,病虫防治措施。过去采用吸芽苗造成带虫带病(如象鼻虫、花叶心病、束顶病)影响产量。现在连片种植,采用组织培养苗,可避免了苗期带虫带病的危险。但是老蕉区与新植区互相混栽,由于组织培养苗幼嫩,叶色浓绿,而易受蚜虫、红蜘蛛为害,且蚜虫会带来病毒感染。故此,新区开发种植前必须搞好清园挖除老病株。重视病虫防治。

二、香蕉病虫的发生种类及其为害

为害香蕉的害虫,主要有以下五种:

1、香蕉象鼻虫:以幼虫蛀食假茎及根,以大龄树发生受害严重。

2、弄蝶(蕉包虫):以幼虫啮断叶片一部份,并在其上吐丝卷叶,严重时全叶被害,影响光合作用。

3、蕉蚜:全年发生,是传播香蕉花叶心腐病、束顶病的重要害虫。

4、红蜘蛛:常年发生,尤以对干旱高温期发生为害较重,造成叶片变黄,易引发叶斑病,果实受害呈小褐斑点。

5、地老虎:初植苗期常遭为害,咬断植株或吃根。

常见病害有以下六种:

1、花叶心腐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由种苗带毒作远距离传播。近距离由蚜虫带毒传染。是重要的检疫对象。

2、香蕉枯萎病:是由镰刀真菌为害发病,以粉蕉最易感病。初期病株叶片由下至上渐渐变金黄,以后枯死。主要由病株泥土带菌传播。

3、束顶病:(俗称蕉公)由病毒侵害引起,蕉蚜带毒传播。目前尚无理想防治药剂。

4、叶斑病:香蕉叶斑病是由多种真菌侵害引起病斑。
灰纹病―叶面病斑初呈小椭园形黑点,后扩展为两端尖细的长椭园形,中部灰褐色,周缘褐色,近周缘有轮纹大斑。斑外有明显黄晕,斑背长灰褐色霉状物。叶缘病斑水渍状,暗褐色,新月形大小不等病斑,后期沿叶缘联合为平行于中脉的褐色、疲浪纹坏色带,病健部交界处有浅黄色退绿带。

褐缘灰斑病―病斑初为短矢斑,与叶脉平行,褐色,散布于叶面,后扩展成黑色长椭园形或纺锤形,多个连成片,病斑中部灰色,周缘黑色,有灰色霉状物。

煤纹病―多数在叶片连缘发生,椭园形,褐色,斑面轮纹明显,斑背长暗色霉状物。

长缘壳叶斑病―在中、下层叶发生,病斑暗褐色,米粒大,病健部分界明显,后期病部分渍状,深褐色,园形或椭园形,病斑正面散生小黑粒。

枝胞霉叶斑病―病斑呈长短不一的黑褐色条斑,与叶脉平行,高湿情况,病斑正面长黑色霉状物。

5、黑星病:为害叶片和青果。叶片先发病,在叶片及中脉上产生许多散生或成群的小黑粒,后期小黑粒周缘呈淡黄色,满布全叶变黄枯死、雨后病叶散生白色粉状物(分生孢子)。

6、眼斑病:以为害幼龄植株,也为害果实。病斑初为红色小点,后扩大中央为浅褐色,边缘锈红色,棱形,轮纹明显,潮湿时病斑上生灰霉状物。

7、香蕉炭疽病:
主要为害成熟或接近成熟的果实,也为害损伤的青果,蕉根、蕉花、蕉轴,在果上多发生近果端部,初呈黑色或黑褐色小园点,以后渐扩大或几个斑合成大斑,全果变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靠风传播,一般在花期及幼果发育时侵入,蕉果成熟时表现,影响果质。

8、轴腐病:是由真菌引起,一般在收果时由切口感染而引起,果实催熟时果柄腐烂,影响果质。


三、防治香蕉病虫的主要技术措施:

1、必须严格选择不带检疫性病虫的苗木。
如新会市香蕉试管苗基地所培养的试管蕉苗是按检疫规程进行选择吸芽培养、检测。然后繁殖,有效地防止了花叶心腐病和束顶病。

2、重视防虫防病。在老蕉区种植组培蕉苗,种植前,必须清除病株,喷施药剂毒杀蚜虫、蓟马。目前最新的高效低毒药剂有德国产的“凯撒”,用7500至10000倍喷杀或杭州宇龙化工产的“毒死威”500―1000倍喷杀。陶氏公司产的“乐斯本500倍,组培苗种植后,4―5月蚜虫发生高峰期,特别要注意防治蚜虫、蓟马、弄蝶。老蕉园在5―6月以“毒死威”1000倍灌茎防治象鼻虫、弄蝶、斜纹夜蛾、地老虎、金龟子等害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香蕉 传播 检疫 真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