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寒地水稻科学“两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4、营养土的配制调酸。育苗土选择非常关键,一是选草碳土,二是选旱田土,采用旱田土,初种稻户采土时,先用配制好的盐酸水进行滴定,不冒泡最好,采土后,首先要用仪器测土壤的PH值(或用PH试纸测)。简易方法用茶杯装半杯土,加满PH值7以下的清水,土水混匀后,略微沉淀,后用PH值试纸测,如果PH值不超过7.8时为合格。选择好的床土要过筛,再加上5~10%的优质腐熟的马粪或猪粪,(因育苗早,粪多易生霉菌,水稻黑根子),过筛后,拌水稻床土调制剂或用硫酸调酸,PH值调在3.8~4.5之间,然后闷24小时,再回测PH值,控制在4~4.5。

  现在多使用水稻床土调制剂,不另加化肥,一般营养养分齐全,能满足秧苗二叶一心前生长需要。苗床营养剂各地厂家成分大体相同,用粉煤灰作为硫酸的载体,也有用草炭或糠醛的,还有加生根粉的,但作用基本相同。

  5、播种

  在床土、种子都准备好的前提下,即应播种,刮平大棚底土后浇一次透水,钵盘育苗每盘播芽籽 50克 左右(434孔盘)每孔落籽2~3粒,播后用平板锹将种子拍到泥土里,上面均匀地覆上半公分厚的育苗土,不能露籽,覆土后施用苗床除草剂。秧田除草一般多用丁草胺乳油,每平方米用丁草胺0.31毫升,对水喷雾,均匀喷洒在育苗覆盖土上,不得重复,喷后立即盖农膜,保持床土湿润,也可用封闭安毒土法除草。

  (五)   抓好育秧田的管理

  主要是控温、控水。总的原则是:水分宁少勿多,温度

  宁低勿高(俗话说低温得病,高温要命),通风炼苗宜早不宜迟。

  1、水分管理:秧苗出80%后揭去顶膜,前期不干不浇水,缺水补水,随着秧苗的生长逐渐增多浇水次数,浇水时间必须在早晨进行,出苗后到二叶一心时,见床土花达时浇水,中午缺水可将水温提到20 -25℃ 。然后再浇。

  2、温度管理:坚持早通风炼苗,控制徒长,实现低温成苗,出苗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8~32℃,苗床温度不得超过 28℃ ,以后随着气温升高,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三叶以后秧苗逐渐适应外界温度,大揭膜,大通风,正常情况下全揭全通,不遇特殊降温天气不要盖死棚。

  3、追肥管理;二叶时和插秧前三天各各追肥一次,每次每平方米追硫铵 30克 ,兑水30公斤,在浇水前喷浇,然后再用清水冲洗一次。

  4、防病管理:主要是苗期立枯病,早晨进育苗棚,逆着阳光看,如果稻苗叶无水珠,可断定稻苗即要发病,应及时打药,可用恶霉灵、移栽灵,或甲霜灵,防效都比较好,严格按产品说明书施药。

  (六)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培肥地力

  1、测土配方施肥。是因土壤供肥能力,目标产量,确定作物生长发育需肥量来施肥的科学施肥方法,属合理施肥经济施肥的一种方式,即缺啥补啥,缺多少补多少,前提是土壤化验为依据,因此,2010年秋希望广大稻农应按地块取土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进行免费化验。

  2、实现水稻公顷单产10000公斤的主要养分需要量。纯氮160-180公斤,纯磷75-90公斤,纯钾75-100公斤,硫酸锌25公斤,硅肥100公斤左右。

  3、施肥方法是少施基肥,平稳促进的方法。其中基肥是在粗耙前,细耙前进行全层施入,把磷肥,锌肥全部做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的70%,氮肥的30%做基肥施入。然后在水稻每个生育的关键时期进行追肥。

  一是返青分蘖肥:氮肥的20-25%作返青肥,分蘖肥,在插秧后5-7天施用,以硫铵为主,每公顷150~180公斤,也可用尿素,每公顷70公斤左右。

  二是补肥:钾肥的30%,氮肥的20-25%在6月20-25日施入。即公顷用尿素100公斤,硫酸钾50公斤左右。

  三是穗粒肥:氮肥的20-30%,穗肥分两次施用,第

  一次 7月10日前 后,氮肥的10-15%,公顷50~75公斤,第二次 7月25日 左右氮的10%,即公顷50~60公斤。粒肥在8月5-10日施用,氮的5%。粒肥香水稻长势酌情施,叶片深绿可不施。

  (七)、做好节水灌溉及晒田

  根据水稻生理需水以浅灌为主,前郭灌区的经验是

  采取浅、晒、湿、干交替间歇灌溉法。

  1、插秧后到分蘖末期保持浅水层,做到浅水不露泥,深水不过寸,以利增温分蘖。

  2、有效分蘖末期晒田。每平方米平均450-550株就可晒田。理想时间 6月25日 前后,最迟不晚于 7月5日 ,晒田7-8天,地面出现细裂纹,根部生出新根,叶片上举为止,然后灌水施肥,促成大穗。长势旺的可晒田,长势弱和重碱地不宜晒田,可深水控蘖。但不要过早施肥,防止地上部节间伸长,造成倒伏减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育苗 种子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