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无公害水稻标准化栽培技术


  物理防治:一是采用人工捕杀,如摘卵块、拔枯心苗;二是利用害虫的趋性采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灯光诱杀或性激素诱杀等;三是人工薅锄或拔除杂草,同时拔除病虫危害植株。

  生物防治:一是要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维护天敌种群多样性。通过田坎增种玉米、豆科等农作物,结合农事活动。为青蛙、蜘蛛、寄生蜂等天敌提供栖息和迁移条件,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二是优先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井岗霉素等;三是养鸭,即在水稻苗返青后至孕穗期,田中水深以3~5厘米为宜,以放羽小鸭为宜,穗期不放大鸭下田,可有效控制稻田前期杂草和水稻基部虫害;四是采用稻田养鱼,通过加高加厚田埂,防漏、防洪、防鱼逃失,以立夏至小满投放为宜,可有效抑制水稻基部虫害、杂草和纹枯病。

  化学防治:一是加强田间调查,及时掌握病虫草害发生动态和发生趋势;二是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规定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指标,在防治适期施药;三是宜一药多治或农药合理混用;四是有限制地使用具有三证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五是采用农药加载体撒施方法,防治水稻前期一代螟虫和杂草;六是对水稻叶面病虫、穗部病虫实行针对性低容量喷雾。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6、 适期收获

  当95%以上谷粒黄熟后即可收割,避免过早过迟收获造成空秕率增高,米质降低和发芽、霉烂。

  第四节  再生稻生产

  1、科学规划关。再生稻蓄留规划的原则是:讲究条件,科学规划,提高单产。要求:一是蓄留区域必须在海拔350米以下,气温必须保证9月上旬平均温度≥25℃,中旬≥22℃,下旬≥21℃;二是要有一定水源保证,在发苗期间缺水,会导致再生稻发苗不整齐,发苗少、产量低;三是要保证头季中稻在 8月20日 以前能成熟收割;四是要集中成片蓄留,减轻再生稻病虫为害。

  2、头季栽培关。规划蓄留再生稻的田块,必须加强对头季稻的管理。首先是选用好良种,选用头季产量较高、再生力强、稻谷品质好的再生稻品种。如K优926,Ⅱ优838等品种。其次要防治好病虫害,对螟虫、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以及稻瘟病、纹枯病要进行普治,确保头季稻健壮生长,为再生稻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三是在管水上,前、中期保持浅水,孕穗、抽穗期保持深水,头季收前保持浅水或湿润,做到养根保叶。四是在施肥上,原则是施足底肥,看苗追施分蘖肥,忌偏施氮肥。一般肥力田块在抽穗前7-10天可每亩追施4-5公斤尿素作穗肥,既可增加头季上林率和单穗结实率,又有利于再生芽膨大萌发。

  3、施促芽肥关。再生稻成败的关键和产量的高低,主要在于有效穗的多少,有效穗的多少又与发苗数多少直接相关,发苗的多少关键在于施促芽肥的时间和数量。因此,必须施足促芽肥。可采取以社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数量、分户统一施肥。在齐穗后15-20天,亩用尿素15-20公斤,保证发苗所需养分。

  4、高留稻桩关。头季稻临收前经常检查再生芽萌发情况,田边稻株倒二、三节芽普遍膨大伸长1-2厘米以上,要及时抢收头季稻。杂交稻再生力以倒2-4节芽为主,要千方百计保留倒二节芽,高留稻桩。留桩高度一般在33-40厘米。收割头季稻时最好拌桶不下田,对大田必须下田的,也要勤出桶,顺行拉,尽量减少机械损伤,为再生稻高产创造条件。

  5、把好管理关。一是头季稻收获时,将稻草就地还田,放于稻桩行间,以利降温保湿,抑制杂草生长,还有利于培肥土壤;二是头季稻收割后第二天,及时亩用尿素5公斤兑清粪水泼施发苗肥,并亩用“九二○”1-2克加入1两白酒溶解后兑水喷施,主攻发苗;三是在头季稻收割后若遇连晴高温天气,早、晚用水泼稻桩一次,连续2-3天,防止稻桩上部失水过快,尽量保护好上位芽。同时要及时灌水抗旱,以改善田间小气候,增湿降温;四是加强对螟虫和纹枯病的防治,确保再生稻丰产丰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种子 苗床 尿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