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种植技术 >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 水稻种植技术 > 种植技术

今年南方水稻生产形势和市场走势展望


    据气象部门监测,水稻生长发育良好,但随着降雨的偏多,以及境外虫源的不断迁入,南方产区病虫害发生形势严峻,对后期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一定不利影响。同时,受食用油、猪肉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加之稻米需求出现部分回暖,近期国内稻米价格总体呈现稳中上涨态势。具体情况简单分析如下:

    一、今年南方新水稻生产形势

    1.利好因素支撑,2007年南方稻谷播种面积增加。2006年以来,南方稻谷价格持续表现坚挺,部分品种因为减产价格稳中走高,如当前部分地区晚籼稻价格已接近甚至超过粳稻,这使得农户售粮心态并不积极。另外,近几年来,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为稻谷价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今年,国家继续在产区实行托市收购,同时,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据了解,今年国家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总额已达到427亿元,较上年增加165亿元,增长63%。受此利好因素支持,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较高。

    2.暖冬天气及降雨偏多,水稻产区病虫害形势严峻。今年,暖冬天气已经造成南方稻区虫源基数高于往年,病虫害发生风险加大。据了解,由于降雨天气频繁,华南、西南南部、江南南部稻飞虱普遍大发生,截至5月30日严重发生面积已达1750万亩,比2006年同期增加40%以上。与上年相比,今年稻飞虱的发生迁入时间早、峰次多、数量大。华南、西南南部、江南稻区稻飞虱大范围迁入较常年提早10到15天,截至5月30日,大部分地区已出现3至4次大范围迁入,迁入量显著超过2006年同期。

    二、南方稻米市场走势趋向一致

    1.早稻市场需求回升,价格呈区域性上涨。据统计,在国家组织的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交易会上,早稻品种成交情况良好,成交率和均价相比前期均有所提升。在6月6日举办的竞价交易会上,2006年早稻成交率达68.55%,成交均价1474元/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今年部分早稻产区病虫害形势严峻,使得市场对后市产量看空,从而加大采购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更直接的原因,近期,南方地区细糠等副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使得早稻市场需求增长相对明显。据了解,由于早稻加工出来的细糠价格相对较高,而且便于保管,受到部分饲料企业青睐,从而也使得加工企业对早稻货源的需求增大。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此次早稻市场需求增加只是部分米厂在经营方式上的一次调整,仅是下游副产品提供了一个较强的支撑点,销区大米消费市场并未出现明显回暖。后期随着新季早稻上市步伐的加快,以及部分农户仍将继续出售手中余粮,其价格预计存在一定的下跌风险。

    2.受制于货源供应,中晚稻市场价格持续坚挺走势。与基本上掌握在国家手中的早稻货源不同,去年减产的中晚稻,国有收储企业收购的数量占其产量的比例较为有限,大部分产量散存在农户家中。由于货紧价俏,农民普遍存有惜售心理,集中卖压情况基本没有出现。经过近半年的消耗,中晚稻存量不断减少,农民惜售心理有增无减。另外,中晚稻米作为主食,市场消费弹性较小,这也使得其货源紧张局面不断加剧。为此,国家继续加大对临时储备中晚稻的竞价销售,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从交易结果看,2006年中晚籼稻成交的绝对数量和成交均价都呈稳中有升态势,充分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强劲。6月6日,2006年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共成交22.62万吨,成交率84.91%,成交均价1529元/吨。本次交易成交量和成交率均较上周有所上升。目前,距离新稻上市尚有时间,随着货源的逐渐消耗,预计后期中晚籼稻价格仍将继续保持坚挺态势。

    3.大米消费需求有所回暖,支持价格小幅上涨。随着夏季的来临,人们春节期间所采购的大米已基本消耗完毕,居民消费上需要补充大米库存,但由于气温较高,保管难度加大,因此采购量相对较少。另据了解,各地进入“三夏”大忙季节,农民也在采购大米等食用品,以供农忙时生活所需。消费市场的回暖,在一定程度上为持续平稳的大米市场注入了活力,市场上购销活动相对增多,价格出现稳中小幅上涨行情。另外,端午节期间,商家备货和居民采购心理都有所增强,使得市场上糯米货源逐渐减少,价格也呈现坚挺上扬态势,这对整个大米市场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另外,夏季来临后,产区农户手中余粮逐渐减少,供应能力不断下降,惜售心理趋强。同时,原料供应的紧张,以及加工效益依然不振、保管成本增加,产区加工企业开工谨慎,大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基于以上因素,销区大米到货量有所减少。而经过较长时间的消耗,销区大米库存量出现下降,再加上气温升高、南方部分地区降雨频繁,大米难以长时间保管,部分销区大米供大于求的现象有所改变,阶段性的供求偏紧格局开始呈现。受此支撑,产区大米出厂价格和销区售价都有所上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米 早稻 粮食 稻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