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储藏特性
与其他菇类相比,白灵菇属耐储藏品种。新鲜的白灵菇具有极强的呼吸作用,一旦离开培养基,采后2~3天内菇体水分大量散失,首先菌褶变褐,继而整个菇面发黄变褐,风味也随之劣变,失去商品价值。因此,延长鲜菇运输与上市时间,解决其采后的保鲜问题,是白灵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影响白灵菇采后储藏保鲜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氧气及二氧化碳的含量。利用低温、高湿、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可抑制酶与微生物的活性,延缓呼吸作用与生化反应,从而可以有效地延长菇体的保鲜期。白灵菇储藏较适宜温度为-0.5~0.5℃。高于此温度范围会加速菇体内各种生理作用的进行,加快变色与衰老,也有利于各种病原菌活动,导致腐烂加重、加快。过低的温度又会使白灵菇产生冷害或冻害。相对湿度以95%~100%为宜,相对湿度低于90%即会出现失水褐变。低氧与高二氧化碳对白灵菇储藏保鲜也十分有利。
二、工艺流程
适时采收→分级修整→表面风干→装入内衬保鲜袋的箱或筐中→置入-1~0℃冷库充分预冷→扎口→上架或码垛
三、技术要点
1.采收
采收前一天菇棚停止加湿,最好将菇棚通风1~2小时,使菇表面略显干燥,增加菇体柔韧性,以利于采收和储藏。
应遵循先熟先采程序。采收过早,子实体未充分发育,品质欠佳,影响产量;采收太迟,子实体易老化,直接影响储藏与保鲜质量。白灵菇采收标准:菌盖充分展开,但仍有微微卷边,孢子未释放时最佳。要轻采、轻拿、轻装,减少机械碰撞与损伤。单菇重150克左右时最受市场欢迎,售价也较高。
2.分级修整
选择菌盖完整、菇色洁白、菌肉坚实致密、菌盖直径7~15厘米、无病虫斑及机械伤的白灵菇,菌柄切削平整,柄长不超过2厘米。采收后应尽快进行分级处理,用利刀削平菇柄,削菇柄时尽可能不要让培养基黏附在菇体上,用毛刷刷净菇体杂物,将规模基本一致的分为一类,并剔除畸形、破损以及带病虫的菇体。
3.表面风干处理
将削拣分级好的菇体盛放在透气的塑料筐内,单筐盛放不宜太多,切忌大筐堆放,移至阴凉通风处风干30~40分钟,去除表面水分,用专用保鲜纸包裹好备用。也有的采用保鲜剂处理进行储藏保鲜,即采用0.01%~0.02%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或0.1%~0.5%焦亚硫酸钠漂洗3~6分钟,进行保鲜剂处理。采后必须及时处理,否则效果不理想,而且处理时间不宜过长,以不超过10分钟为宜。
4.预冷
分级完成后,应及时入冷库预冷。将经过分级修整后的鲜菇放入塑料筐中,及时移入0~1℃冷库中充分预冷,一般以15~20小时为宜。预冷时切忌堆堆,不要直接收入保鲜箱内,避免形成堆温延长预冷时间,加速菇体褐变,降低保鲜效果。
5.包装
预冷完成后,将菇体分装在气调保鲜袋内,盛放在周转筐或纸箱内,每箱重量以5公斤为宜。采取品字形码垛,确保各个箱体之间有良好的通气风道,以防形成积温,造成局部保鲜温度升高,造成储藏保鲜过程中菇体变褐,甚至腐烂。
由于白灵菇较耐二氧化碳,因此储藏期间不用换气,袋内高二氧化碳浓度可较好地保持白灵菇品质与光泽。
6.冷藏与储运
适宜低温是白灵菇储藏保鲜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将经过预冷和各种处理的白灵菇在冷库中码垛或上架,于 0~3℃条件下储藏,储藏期间保持温度恒定并定期检查。在上述条件下保鲜期可达40~50天。
如果销售路途较近,可采用保鲜箱包装,出库前应提前在冷库内装好箱,这样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形成太大的温差。如在菇体表面形成结露,会很快引起褐变或在销售过程中出现腐烂。如果需长途运输,最好采用冷藏车,提前检查冷藏车的制冷系统是否正常运转,将车体预冷后装车,确保温差最小,从而确保储藏运输过程中的保鲜效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zz/jun/4/2008-12-12/10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