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引起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是什么?及如何防治?


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3―5周龄),是提高其生产力和饲料利用率,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其消化功能未发育完善,断奶10天内常发生腹泻,轻者影响仔猪的生长,重者导致仔猪死亡,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制约着早期断奶这一实用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克服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问题,许多科技工作者从生理、营养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防治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1.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善,消化功能不健全:猪的消化系统在胚胎时期就已形成,但出生后才迅速发育,功能才不断健全和完善。据报道,消化器官直至6-8月龄生长速度才减缓;消化酶至4周龄时还不能分泌足量。所以,早期断奶仔猪正处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功能不健全的时期。其消化道内胃酸分泌量少,消化酶活性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利。

2.免疫系统不健全,抗病力低:初生仔猪靠吸吮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到30―35日龄时自动产生的免疫抗体还很少,直至5-6月龄才能产生足量的免疫抗体。因此,早期断奶仔猪正处于免疫系统不健全,抗病力低的时期。

二、引起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在良好的卫生和防疫条件下,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主要是饲料和环境应激是诱发的根本性病因,病原性微生物是腹泻的继发性病因。理由一是健康动物胃肠中本身就有病原性微生物存在;二是将分离出的病原性微生物或滤液(含病毒)引入健康动物内并不一定能诱发腹泻;三是用抗生素抑制徽生物的增殖时,动物仍会发生腹泻。

而饲料引起腹泻的原因是当仔猪吃入营养成分不合理,含抗原性的蛋白质或多糖等成分偏高、电解质不平衡、铜、锌和生物素不足的饲料后,引起肠道不适应,诱发肠道的过敏反应,造成肠绒毛萎缩、腺窝增生等组织学和形态学结构的损伤性变化。肠道损伤的变化一方面导致消化功能降低,甚至紊乱,引起消化不良,使大量未消化的营养,尤其是蛋白质大量涌入大肠发酵,致使大肠内渗透压上升,水渗入大肠引起腹泻;另一方面未消化的营养加剧了肠道的损伤,促进了病因性微生物的增殖,加剧了腹泻的发生。

另外,当断奶后母仔分离,仔猪生活环境突变和气候骤变,圈舍阴冷潮湿等,导致肠道微生物动态平衡失调,诱发病原性微生物大量繁殖,也是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

三、控制仔猪腹泻的措施

在保证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条件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

1.抓好仔猪的早期诱食补食,让仔猪在断奶前学会自觉采食,以促进消化系统机能的不断发育完善。据报道,断奶时采食饲料量比较多的仔猪比采食量少、主要依赖吃奶的仔猪,其腹泻的发生频率低。因此,为了减轻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应在仔猪7日龄起开始诱食,以尽量让仔猪在断奶时能采食足量的饲料。但所使用的仔猪料必须是营养全面、消化率高、适口性好,且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对平衡的优质料。因此,选购或配制仔猪料时要注意下列几个因素:

(1)要根据仔猪消化器官容积小,采食量少的生理特点,选用优质的脱脂奶粉、鱼粉、膨化大豆、不饱和脂肪和熟玉米等高能量、高蛋白和低纤维的原料配制的仔猪饲料。

(2)饲料中要含淀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以补充仔猪消化道内的消化酶的不足。

(3)饲料中要添加柠檬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进行酸化,以弥补消化道内胃酸的不足,增强消化酶的活性,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

(4)要添加益生素等微生态调节剂,以帮助仔猪健全消化功能,促使肠道内有益微生物的繁殖,维护动物健康、

(5)添加调味剂,以增强仔猪的食欲,促进采食。

(6)要添加碳酸氢钠、氯化钾和维生素C等抗应激缓解物,以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

(7)每公斤日粮中的铜、锌和硒的含量应分别为200毫克―250毫克、3000毫克和0.05毫克-0.3毫克,同时,应注意其它矿物质的平衡。

2.在饲喂次数上要实行少量多餐,每日不少于5―6次,并在夜间增喂一次。同时,饲料要以糊状饲喂,以促进仔猪对营养的消化吸收。

3.仔猪断奶时应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每天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并实行赶走母猪,留仔猪在原圈内喂养,待断奶应激减轻后再混群。

4.加强仔猪的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卫生,注意仔猪保温和供给清洁卫生的饮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免疫 抗体 发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