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断奶仍然是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大肠杆菌是引起仔猪腹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免疫母猪不能有效防治仔猪断奶腹泻,因此有必要寻找并使用其它控制措施。关于仔猪断奶腹泻等大肠杆菌性腹泻,有关先进的防治策略国内研究很少,亟待加强。
1周龄内哺乳仔猪的严重水样腹泻、脱水甚至死亡与感染大肠杆菌有关。由腹泻导致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提高,生长速度减缓以及医药费用增加都会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商业疫苗免疫母猪能有效控制新生仔猪腹泻,而对断奶后仔猪腹泻却难以奏效。(大肠杆菌)对广泛使用的抗生素产生的多重耐药性及断奶后综合症发生率提高且更为严重,使得寻求大肠杆菌性腹泻(PWD)防治的其他方法(如免疫仔猪、口服特异性抗体或噬菌体/细菌病毒疗法)显得尤为必要。此外,还需要适当调整饲料以更好地控制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一、腹泻产生的机理及症状
大肠杆菌通过菌毛/粘附素(细菌表面头发样结构)粘附/定居肠上皮细胞,并产生肠毒素,后者使水和电解液大量流入肠内,从而引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粘附素和肠毒素的某几种组合(致病型别,virotype)更多地与新生仔猪腹泻相关,而这些毒力因子的组合可因地区不同而异。
防治大肠杆菌引起仔猪腹泻的商业疫苗大多直接针对F4(K88)和其它菌毛粘附素。用该类疫苗免疫妊娠后期母猪就会在母猪体内产生特异性抗体,后者可由仔猪吸吮初乳进入仔猪体内,从而有效阻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肠内定居,使仔猪避免发生1周龄内易感的严重疾病。断奶仔猪肠内大肠杆菌感染可表现为腹泻,一般发生在断奶后1周。症状不像出生时那么明显,但常减慢仔猪增重速度。其他因素如断奶应激、断乳引起的母源抗体的不足以及食物的改变等都会加重病情。引起仔猪断奶腹泻的大肠杆菌可携带F4(K88)粘附素或F18粘附素,或在某些情况下不携带任何已知的粘附素,未见F18粘附素存在于新生仔猪腹泻相关性大肠杆菌中。
二、发病率升高
近来,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腹泻在世界范围更加频繁地爆发。该病多发生在仔猪断奶后1~3周内,但也可见于生长猪舍的猪只。动物可表现为突然死亡或严重腹泻,通常与F4+大肠杆菌有关。大多数腹泻爆发于早期断奶猪群,尽管传统猪群受到的影响也日益增加。这些大肠杆菌分离株一般会对包括阿普拉霉素(Apramycin)和新霉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
导致这种大肠杆菌性腹泻爆发的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某些抗生素使用后导致致病性更高、对抗生素耐药性更强的大肠杆菌菌株的出现可能是原因之一,另外,断奶后仔猪饲料的改变促使大肠杆菌更易在肠内定居也会提高发病率。还有一个可能因素是,早期病毒感染会降低动物自身免疫力从而提高(对大肠杆菌的)易感性。
用大肠杆菌商用疫苗免疫母猪一般对新生动物大肠杆菌腹泻能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但对断奶后仔猪肠内大肠杆菌感染的疗效却不明显,因为断奶后初乳或乳汁中的某种抗体对仔猪不再起到保护作用。用相同疫苗肠胃外途径免疫仔猪也不能获得理想效果,因为这种方法不能在肠内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况且致病性大肠杆菌所携带的粘附素类型与疫苗中粘附素抗原不一定总是相同。
三、防治方法聚焦
目前,PWD的几种防治方法正在研究之中,它们大多是针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粘附素或O血清型来设计的。因此,准确诊断和辨别粘附素类型对有效治疗PWD极为重要。新疫苗策略包括使用携带粘附素的无毒大肠杆菌活苗口服免疫仔猪。这种疫苗菌株可以通过饮水被断奶仔猪摄入;对未断奶仔猪,可至少在预期发病前1周灌喂。因为这样才能使细菌完成肠内定居并产生局部肠内抗体,从而阻止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粘附,进而避免腹泻发生。
使用携带适当粘附素菌株的这种疫苗对F4和F18 大肠杆菌相关性腹泻的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在美国的大规模现场研究表明,刚断奶仔猪口服1种不产肠毒素的F4(K88)大肠杆菌活菌能够降低死亡率,也能减少抗菌药物的用量。但这种方法有1个缺陷,即由于针对某种菌毛粘附素的母源抗体的存在或饲料添加剂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使疫苗菌株在肠内无法定居,这样菌株产生的抗体达不到有效数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6/2009-06-25/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