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仔猪饲养

控制仔猪腹泻要多方出击


    养猪生产中,断奶仔猪腹泻的问题相当普遍,也令养殖户头痛。断奶仔猪腹泻率在20%~30%。一般情况下,断奶后3天~5天的腹泻率为0.6%;而8天~13天腹泻更加严重,腹泻率达32%左右。该病造成的死亡率可达10%~20%,即使病愈,其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推迟出栏时间,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要控制仔猪腹泻,必须多方出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
 
    断奶仔猪腹泻的起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大肠杆菌通过菌毛/黏附素(细菌表面头发样结构)黏附/定居肠上皮细胞,并产生肠毒素,后者使水和电解液大量流入肠内,从而引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黏附素和肠毒素的某几种组合更多地与新生仔猪腹泻相关,而这些毒力因子的组合可因地区不同而异。 

  缺铁性腹泻。由于妊娠母猪对无机盐胎儿的“胎盘屏障”作用限制了母体铁质向胎儿的传递,致使初生仔猪体内储铁量不足,初生仔猪体内铁的储量约50克左右,而仔猪的快速生长每天需要7克左右,仔猪每天从母乳中最多可获得1克铁,故易造成缺铁。铁是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又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成分,因而缺铁时往往造成缺铁性贫血的一级危害,还会造成感染大肠杆菌,并导致腹泻甚至死亡的二级危害。 

    仔猪补料诱导性腹泻 

  (1)饲料抗原导致仔猪免疫力下降。哺乳仔猪母奶提供抗体维持其免疫功能。断奶后,母体抗体停止供应,而仔猪自身主动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日粮抗原导致仔猪免疫高敏感性,容易感染病原菌,引起腹泻发生。 
  
  (2)胃酸分泌不足,部分饲料无法消化。由于仔猪在出生后4周内胃酸分泌很少,即使到12周,其胃酸分泌量也难以补偿饲料对仔猪胃内环境的缓冲效应。所以,28日龄断奶体重约7千克的仔猪每天分泌20毫升胃酸,这些胃酸只能消化仔猪日采食量的一半多,而其余无法消化吸收的饲料便成为仔猪消化道的负担,激发腹泻。 

  (3)日粮pH值过高,病原菌大量繁殖。日粮pH值过高,导致仔猪体内酸度下降,为各种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梭菌等)提供适宜的自下而上的繁殖环境(pH=6.0~8.0),有害菌群大量繁殖,诱使仔猪减少,大量水分被重新吸入肠道内排出,进而导致仔猪下痢脱水,甚至死亡。 

  断奶应激导致仔猪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断奶是畜体环境和营养等各外界因素在短时间内发生突然变化的综合体,日粮同原来的流体变为固体颗粒型,作为主要能源的乳脂为各种淀粉所取代,易消化的乳蛋白为不易消化的植物蛋白所取代(多以大豆蛋白为主),所有这些应激因素均对仔猪生理等各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仔猪采食量突然降低,肠壁发生损伤,这为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繁殖,为腹泻等消化紊乱病状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尤其是环境应激,如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增加25%~30%,湿度过高也会增加腹泻的次数。 

  饲喂方式不当,如过度限饲或过度饲喂均会引起饥饿性和过食性腹泻。 

    肠道发生的免疫反应 

  仔猪断奶后即切断了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的来源,但由于主动免疫,尤其是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还未完全有效地建立起来,IgA+B细胞占主要地位要在4周龄时才能达到成年猪水平,而IgM+细胞要到3月龄~4月龄才达到成年猪水平。一旦开始饲喂含有大量植物蛋白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断奶仔猪就会发生肠道免疫反应,出现腹泻现象。 

  研究表明,在引起仔猪腹泻的诸多因素中,原发性因素并不是大肠杆菌,而是由于断奶过程中的应激(尤其是采食了大量的植物蛋白这类的抗原)影响肠道和黏膜免疫系统的改变,小肠绒毛变短,微生态平衡打破。造成了肠道的损伤,使胃肠酶水平和吸收能力下降。新生仔猪肠道有一种“记忆”细胞,它能识别抗原并与之反应,当断奶仔猪接触到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植物蛋白时,就会发生免疫反应,以消除抗原的危害。但是,当断奶仔猪长期接触这些日粮中的抗原,日粮的抗原物质达到一定量或作用时间后,仔猪就会产生免疫耐受力,从此对这种抗原不再反应。在仔猪没有适应日粮中的抗原或者肠道未产生免疫耐力之前,这种日粮仍会引起仔猪腹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抗原 免疫 饲料 大肠杆菌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