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浅析现代化种猪场发展策略


丹麦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优良品种改良,始终拥有世界一流的猪种,这是丹麦成为一流养猪大国的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加拿大20多年前与我国目前的情况类似,也是一个引种大国,然而经过15年左右时间,培育出了已具有自身特色的优良种猪,转而成为种猪输出国。现代化的种猪公司也要长期不停对现有种猪资源的不断选育,使培育出来的种猪各项生产性能达到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水平,引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

  1 继续不停的对瘦肉率、日增重、料肉比的选育 养猪生产过程中瘦肉率、日增重、料肉比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生产指标,现代化的育种公司要始终对这些性状进行不断的选育,收集整理分析目前猪群的生产指标,包括不同品种、不同血缘、不同杂交组合猪的数据,由于瘦肉率和日增重具有较高的遗传力,我们要在目前优秀的种猪中进行不停的测定选育,使这些重要的经济性状不断提高,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

  2 加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选育 我国是养猪大国,如果一头母猪能够多产一头仔猪,就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母猪的繁殖性能遗传力只有0.1左右,非常的低,选育进展十分缓慢。借助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标记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主效基因,如ESR(雌激素受体)、FSHR(促卵泡素受体)、I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促乳素受体(PRLR)、猪氟烷基因(RYR1)等,收集整理母猪的初产仔猪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和总产活仔数,21日龄断奶总窝重,采集母猪的血液提取DNA,分析母猪的不同基因型,及各基因型之间的相互遗传效应,分析不同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及与其它生产性状的关系,标记高产母猪的基因型,组建高产母猪群,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利用该技术可以在仔猪刚出生就预测其今后的繁殖性能,缩短繁殖年限,提高经济效益。 在对产仔数进行选育的同时,还可同时对母猪的母性行为进行选则,现代引进猪在日增重、瘦肉率、料肉比上有很大优势,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由于人为的作用可以很好的控制母猪的母性。但是在养殖户买回种猪后,由于没有产床等一些设施的时候,发现引进猪的母性行为有很大的退化,主要表现在乳汁少、不会哺乳仔猪、不会带仔猪、对仔猪的尖叫反应迟钝,往往造成大量的仔猪非疾病性死亡,在我们不断提高养猪水平的同时,母猪的母性行为在退化。适当对母猪的母性行为进行选育,可以保证我们的种猪适应性更强,竞争优势更明显。

  3 加强对体长、肢蹄、腿臀的选育 体长对猪的胴体长度和产肉量都有一定的影响,猪体长的遗传力较高,因此参考体长进行选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随着繁殖及生长性能的提高猪换肢蹄病的频率增大,肢蹄缺陷或肢蹄病会给养猪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台系杜洛克猪由于太注重对瘦肉率和生长速度的选育忽视对猪本身的肢蹄的选育,使其培育出来的猪换肢蹄病的比例非常的高,规模化猪场采用限位栏饲养的方式较多,种猪活动减少,易患肢蹄病,减少了种猪的使用年限。腿和臀是肢体中产瘦肉最多的部位,腿臀比例在评定胴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现代化的种猪场要对种猪的体长、肢蹄和腿臀比例进行适当的选择,培育出产肉更高,外形更好,肢蹄更结实的种猪,适应规模化生产模式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对猪毛色、头形、耳形进行选育,满足人们的需要,使培育出来的种猪体质结实,肢蹄健壮,外形优美,结构匀称。例如PIC为适应中国市场对白色猪较偏爱的特点,专门培育出白色杜洛克猪。

  4 加强对猪抗病性的选育 随着对猪料肉比、生长速度的提高,现代猪的抗病性能大幅下降,目前我国猪病种类繁多,且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对猪的抗病性进行选育。猪的抗病性是由基因引起的,例如我国地方品种猪的抗病性明显强于国外引进的品种,野猪的抗病性明显高于家猪,杜洛克的抗病性也要高于大白和长白,目前对猪抗病性能的选择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但是猪的抗病性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但是也有遗传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猪整体的免疫力方面进行选育,使其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目前国外已经培育出了抗猪大肠杆菌病的品种,已经应用到生产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猪抗病性的选育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外的研究动态并在生产中实行,使我们抗病育种方面的工作始终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抗病性 猪肉 受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