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温度与湿度-塑料暖棚养猪的环境影响与日常管理(一)


(一)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空气、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和气流等诸多环境因素中,温度是对猪生长、繁殖影响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气温也是变化最大的气候因素,在不同的季节,甚至同一天的不同时间里,气温都有差异。猪为了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保持体温的恒定,随着外界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不断变化,猪机体要不停地对散热进行调控。猪的体热调节是通过化学调节(产热)和物理调节(散热)来进行的。当气温下降,散热增加时,必须提高代谢率,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的恒定。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之为临界温度。如果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方法不能维持体温的恒定,体内蓄热,体温升高,代谢率也因之提高。因高温而引起的代谢率升高的环境温度,称之为过高温度。即临界温度与过高温度之间的气温为最适温度,适中的环境温度也称为等热区。也就是说猪机体在这个时候不需要动用化学功能调节,依靠物理调节功能就可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1.环境温度对仔猪的影晌仔猪因体热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体脂和糖原的贮量少,代偿性的代谢率较低,皮下脂肪薄,每单位体重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大,其体温很容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适宜的环境温度是提高仔猪成活率、降低发病率、增加断奶窝重、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国内外大量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仔猪在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时,出现低血糖、行动迟缓、腹泻和其他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压死、饿死、冻死的数量明显增加。

初生仔猪经受连续或间断的寒冷刺激后,血液中被动获得的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下降,同时冷应激使初生仔猪吃初乳的量降低了27%,也引起胃肠道和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易导致疾病发生。冷应激还增加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环境温度低于猪最适温度时,仔猪生长发育慢、疫病多、成活率低,特别是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水肿病、仔猪红痢、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沙门氏菌病极易发生。寒冷的冬季采用250瓦〔W)红外线灯泡将保育室温度控制在29℃~35℃,仔猪成活率可提高到98?,仔猪生长发育快,发病率显著降低。

2.环境温度对繁殖母猪的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提高母猪繁殖力在养猪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环境条件中,温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研究证明,由于温度高,光照时间长,南方的猪比北方的猪初情期早,热带的母猪比寒冷或温带的初情期早;潮湿炎热环境可使青年母猪初情期推迟;热环境下能延迟母猪断奶后发情。

母猪的受胎率在一年中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据报道,在7~9月份(盛夏季节),80?左右的繁殖母猪卵巢功能减退,表现为发情无规律或不发情,受胎率下降,产仔数减少,而冬季低温对母猪受胎率影响则不大。夏季平均气温为25℃左右,冬季为0℃左右,以春秋两季情期受胎率水平最高。基本规律是随着夏季温度的不断上升,情期受胎率逐渐下降,7~8月份气温最高,此时受胎率则最低,以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受胎率又有所回升,在12月份、1月份进入冬季气温下降后,受胎率并无明显变化。这说明高温不利于母猪配种受胎,而低温对受胎率的影响不大。高温下母猪受胎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母猪在高温应激下,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排卵量和卵子质量都明显下降,同时高温不利于受精卵的附植和发育。
  
高温对母猪的窝产仔数及活产仔数有一定影响,气温高时,死胎数增加。过低温(-25℃以下)同样对猪只造成卵巢功能减退、受胎率下降、胚胎存活率下降、窝重减少、流产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冬季提高猪舍温度能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口对公猪来说,低温能使交配欲望减弱,精液品质降低。
  
3.环境温度对生长育肥猪的影响环境温度对生长猪的影响愈来愈受到重视,它是影响生长猪育肥效果及胭体品质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适宜温度条件下,育肥猪表现出精神活泼,采食、饮水、运动正常,发病率降低。

在20℃~5℃节围内,温度每下降1℃,采食量增多0.81%,而增重却减少了0.77%。每天增重每千克所消耗的饲料,20℃时为3千克,15℃时为3.24千克,10℃时为3.51千克,5℃时为3.81千克。即温度每下降1℃饲料转化率下降1.78%。处在5℃环境中的猪,因为采食量增多而增重下降,每天要比处于20℃环境中的猪浪费饲料0.27千克,1个月浪费8.1千克。我国大多数地区冬季气温在0℃以下,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因而饲料的浪费是惊人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猪 饲料 成活率 蓄积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