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环境与养猪生产的关系


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一部分用于维持体内平衡,剩余部分才用于生产如增重、繁殖等,这是因为维持体内平衡是生存的需要,是主要的;生产是次要的。由于各种猪的采食量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猪的生长、健康及生产力水平主要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适宜的环境,猪机体可将摄入的营养物质最大限度地用于生产,生产力水平最高;随着环境恶劣,按其程度不同猪只一般表现为:①生产水平不下降,但饲料报酬降低,经济效益下降;②生产水平下降,饲料报酬低,经济效益低;③引起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这种情况没有经济效益,可能造成亏损。过去养猪常常是“一年养猪半年长”,原因之一就是酷暑严寒严重影响猪的增重,降低了饲料报酬,从而造成肥育期长,出栏率低,养猪成本高的状况。现代化养猪生产,由于养猪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环境因素影响经济效益占有相当的比重,所以,在养猪生产中,应重视猪场和猪舍的环境控制与改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畜牧生产中,品种、饲料、防疫和环境是决定生产水平高低的四个主要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但环境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当品种、饲料、防疫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环境对于畜牧生产将起决定性作用。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优良的品种高生产性能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不仅需要全价饲料,严格的防疫,还必须把猪群养在适宜的环境里。猪的品种越优良要求的环境条件越高。如果环境不适宜,优良品种高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不能充分表现,实际生产水平降低;饲料转化率低,饲料报酬下降,这时饲料质量越好造成浪费越大;同时在正常环境条件下的防疫难以控制疫病发生,猪机体抵抗力低,易染病,防疫支出增加,或疫病无法控制,造成生产的巨大浪费。可见,环境是畜牧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取得高生产力水平的保证。

现在,随着养猪事业的发展,集约化生产力式逐步普及,良种体系、饲料加工体系和防疫体系已逐步完善,为保障猪群健康及其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提高饲料转化率,获得最高经济效益,采用必要的设施设备及环境控制手段为猪群创造适宜的环境,已经成为畜牧兽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经济效益 品种 畜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