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与主要疾病的防治


1.7 饮水

从断奶开始,饮用电解质多维加葡萄糖粉加黄芪多糖粉,共饮12天。可有效的增加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营养应激,防止圆环病毒2型感染、兰耳病和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保育舍饲养期一般为4-5周,仔猪生长到65日龄左右,即转入育肥舍饲养。断奶仔猪只要按照上述饲养管理技术去做,并认真落实到位,就能降低保育期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使仔猪健康生长。

2 保育仔猪主要疾病的防治

2.1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2.2.1当前流行形式与特点

PVC-2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病原。本病的发生可能与猪细小病毒(PPV)、兰耳病病毒(PRRSV)、伪狂犬病毒(PRV)、猪链球菌、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的协同作用、以及不科学的饲养管理、恶劣的饲养环境和各种应激因素的诱发密切相关。当前本病在猪群中血清阳性率高达20%-80%,发病后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12-18个月之久。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尤以5-12周龄的仔猪多见,一般于断奶后1-3周开始发病,急性病例发病率可达20%左右,如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病死率可达25%以上。我国猪群中发病最多的日龄为6-8周龄,发病率为20%-60%,病死率为8%-35%。由于本病是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病毒病,可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数量,使其缺乏有效的免疫应答,导致其免疫力低下,抗病力降低。因此,在临床上常见本病与其他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发生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使病情复杂化,难以防控,这在猪高热病和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中极为多见。仔猪发病时常表现为食欲减少,进行性消瘦,生长缓慢,颌下与颈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苍白、黄疸、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

212 主要防治措施

2121慎重引种,严防带入隐性感染的传染源

许多农户引入50日龄左右的仔猪后,10天左右就开始发病,造成死亡,这主要是由于引种检疫不严,而带入了隐性感染的传染源所造成的。因此,要慎重引种,严格检疫,隔离观察,并做1次血清学检查,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或留做种用。

2122免疫预防

目前还没有商品疫苗用于PCV-2感染的免疫预防,但已有研制的PCV-2灭活疫苗,用于田间试验,并以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哺乳仔猪10日龄免疫1次,可获得满意的保护。同时应做好仔猪70日龄之前的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如猪瘟、兰耳病、伪狂犬病、气喘病和链球菌病的免疫接种,这有利于提高仔猪呼吸道和肺脏的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和其他病原的多重感染,能有效的降低PMW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上述疫苗的免疫程序将在以下各个疾病中分别介绍。

2123药物保健

2.1.2.3.1 仔猪断奶前3天,每头肌注猪用转移因子(多核苷酸低分子多肽复合物,大连三仪公司研发)0.2毫升或倍康肽(猪白细胞介素,大连三仪公司研发)0.2毫升,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功能,降低各种应激反映的发生,提高其抗病力和抗各种应激的能力,避免由于断奶应激而诱发PVC-2与PRRS的发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病毒 连续 伪狂犬病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