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六种春季常见动物疫病及其防治措施


猪瘟

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高温,体温41—42℃,急性病例无明显症状,慢性主要表现为便秘腹泻交替发生,皮肤苍白,病猪消瘦,后期腹下、股内则皮肤弥漫性出血点,耳尖发紫或出血点。

  防治:①定期注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或细胞苗(用量按标签说明使用),规模场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仔猪25日龄首免,也可根据母源抗体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首免日龄,首免后4-6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母猪在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年免疫2-3次;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月月定期补针;外地调入的生猪隔离观察一周后免疫。

  ②发生本病时,应立即上报疫情,封锁疫区、疫点,隔离处理病猪,紧急预防接种和彻底消毒等综合性防疫措施。

  猪口蹄疫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在口粘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成年猪多取良性经过,但仔猪病情严重,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症状,病程很短,突然死亡,致死率可达80%。剖检见心脏呈不规则的灰黄色至灰白色条纹,成为“虎斑心”。

  防治:(1)加强免疫。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仔猪25-35日龄首免,也可根据母源抗体检测结果适当调整首免日龄,首免后4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以后根据抗体检测结果,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散养生猪在春秋两季实施集中免疫,月月定期补针。

  (2)对调出县境的种用或非屠宰用生猪,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2个月的,调出省境的屠宰用生猪,距最后一次免疫超过3个月的,要在调运前3周进行一次强化免疫。

  (3)发生可疑口蹄疫时,应立即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对发病猪场和村庄要实行封锁;猪圈、饲槽及用具、场地等,用2%烧碱溶液消毒,粪便、垫草、残余饲料等运送到指定地点销毁或堆积发酵;病猪和同群猪一律扑杀无害化处理。

  猪口高臻病性蓝耳病

  本病又称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高湿、低温、有风的环境有利于本病的传播。本病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仔猪最易感染,潜伏期2周。母猪表现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有的双耳、腹部、外阴部皮肤出现一过性的蓝紫色或紫色斑块;母猪流产或产死胎、木乃伊和弱仔。母猪产后无奶。仔猪感染后,主要出现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至40℃以上,以及共济失调、后躯瘫痪、肌肉震颤等症状,死亡率极高。育成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也可见耳部及尾根出现蓝紫色或紫色斑块。如猪群中同时出现母猪流产、死胎和哺乳仔猪大量死亡的情况即应怀疑为本病,通过实验室诊断予以确诊。

  防治: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应加强预防措施。可进行免疫注射,规模场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免疫,商品猪断奶后首免,如使用灭活苗首免的,必须在首免后4周左右进行一次加强免疫,使用活疫苗的,可在4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种母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一次,种公猪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散养生猪每年春秋两季免疫。引种时严格检疫,病猪淘汰,猪舍彻底消毒,空栏一月左右再使用。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控制继发感染等可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高致病性禽流感

  这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急性财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症为特点。病禽及其尸体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传染,吸血昆虫也可传染。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潜伏期为3-5天,常突然爆发。急性病例,不出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病例一般在1-2天内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羽毛松乱、头翅下垂,鸡冠和肉髯发黑;母禽产蛋停止;头部常出现水肿、眼睑、肉髯肿胀。腿结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的增多,并有灰色和红色渗出物,病禽常摇头,企图甩出分泌物,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口腔粘膜有出血点,甚至有纤维蛋白渗出物;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惊厥、瘫痪和眼盲,死亡率50%—100%。鸟类多为隐性感染,可以排毒,引起禽类发病。

  病变:特征性病变为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出血,胸骨内面,胸部肌肉、腹部脂肪和心脏均有散在性出血点。肿胀部分皮下胶样浸润和出血。脚鳞变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母猪 乳猪 检疫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