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和预测养猪市场风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把与养猪业相关的事件都考虑上,在生猪价格预测上需要考虑的主要有两方面,既宏观与微观。
(1)宏观分析
在宏观意识上,间接影响养猪市场价格的包括国家政策,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全国及地方区域民众的生活水平,其它养殖行业出现的疫病及价格波动,全民及地方人群的消费方向等.
在90年代,因我们的国家从十年动乱中刚走出不久,国民经济还在发展中,大部分农村经济此时还未完全走出困境,甚至部分农民仍还在为温饱而奋斗,农村经济还一直停留在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的阶段,农村副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国家领导为了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局面,研究出台了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相关政策,大力鼓励农民发展农村副业,帮助农民早日走出贫困落后的局面,而介于当时农村的现状,要想让农民早日摆脱贫困,从农村实际出发,唯有先利用农村特有的环境条件,从简单的养殖业入手,通过养殖业让一部分人首先从贫困中走出,然后再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
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其它养殖业要么投资过大,要么环境条件有限,最适合的只有养鸡与养猪,而相对来说,养猪单位数量上的利润要比养鸡高,因数量少相对来说风险要小一些,加上牲猪产品在人们的餐桌占的比例要比鸡多,一大部分农民经过对比后就走上的养猪的道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相关对养殖优惠政策的增加,90年代中期,粮食产品价格与养殖业产品价格均走到了历史最高峰,当时玉米最高售价曾达到1.6元/公斤以上,生猪价格最高达8.4元/公斤.但是随着养猪户的急聚增加和政府出于对国民经济的全面考虑,对相关政策做出了相应的调整,粮食与牲猪产品的价格相即开始下跌.当时内地牲猪的价格最低降到了3.8元/公斤,部分区域猪肉通体价格仅为5.4元/公斤.但出于当时的养猪多为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加上饲养以粗杂饲料,残羹剩饭为主,低廉的养殖成本并未减少多少养殖户.随着国内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及人们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当时脂肉兼用型的牲猪品种已经远远不能让大多数消费群体所接受,农村散养的方式逐渐减少,一部分农民摆脱了养殖的困扰开始进入工厂就职,牲猪的存栏量与需求之间慢慢的出现了差距,一些眼光比较超前的农民开始建设小规模的养殖场.
到90年代后期,牲猪产品的供需差距继续加大,而当时作为养猪饲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价格仅在0.8元/公斤左右,相当一部分人看到了养猪的利润空间,加上国家为了平衡市场供需,稳定社会,又一次对养猪行业开了绿灯,一些不想在企业里赚死工资的人,便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养猪业上。但由于前一段的低价格在人们心理上还有一定的阴影,有限的小规模养猪场生产的牲猪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于是养猪的利润在波动中一步步增加。
随着国家优惠政策力度的加大,2001年以后,小规模的养殖户越来越多,但仍不能跟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后对牲猪产品的消费需求,随着养猪利润空间的不断增大,中小型的养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直至发展到前面所述的05年前后的情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yz/zhu/5/2009-08-04/142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