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猪伪狂犬病及其控制



3.2 眼观病理变化
劈开头骨暴露整个鼻腔后可以观察到浆液性纤维坏死性鼻炎(Csontos和Szeky,1966)。病变会蔓延至喉,甚至波及气管。常见扁桃体坏死,伴有口腔内和上呼吸道的淋巴结肿胀出血。下呼吸道的眼观病变为肺水肿,至肺散在性小叶性坏死、出血和肺炎等病变(Becker,1964;Comer,1965)。眼周沉积大量渗出物造成角结膜褪色,使动物常患有结膜炎,白种猪更明显。肝脏和脾以及浆膜面下一般散在有黄白色疱疹样坏死灶(2~3mm)。这类病变最常见于缺乏被动免疫的幼龄猪。
新流产的母猪有轻微的子宫内膜炎,子宫壁增厚,水肿。检查胎盘,可见坏死性胎盘炎。流产胎儿新鲜,浸渍,偶见有干尸体胎。感染胎儿或新生猪的肝脏和脾脏一般有上述的坏死灶,肺和扁桃体有出血性坏死灶;青年猪空肠后段和回肠有时发生坏死性肠炎。
4 猪伪狂犬病的免疫
病后康复的猪具有高度的免疫性,人工接种强毒(包括经鼻途径)不能引起发病。据检测,病后3周猪的血液中,病毒中和抗体达到最高水平,并且可持续约18个月。据Pirthle等(1978)的人工接种幼猪试验,感染后7天开始出现低水平的中和抗体,14天血清抗体效价为4~128倍,21天为8~256倍。
本病耐过的母猪可经初乳将抗体传给后代。母源抗体可在仔猪体内存在6~10周,在此期间以强毒鼻内接种时,仔猪不表现临床症状,但有亚临床感染,这是通过从攻毒仔猪的口鼻拭子检样中分离到病毒而证实的。此外,对人工接种了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母猪所产的仔猪,也做了攻毒试验,结果仔猪攻毒后产生了主动免疫。
由于本病有突然暴发和流行期持续很短(不超过2周)的特点,为了在短期内保护新生仔猪和乳猪,可应用免疫血清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猪和马是生产高免血清的适宜动物,尤以猪为佳。应用提纯的Y球蛋白,其效果优于全血清。
关于疫苗研制的报道很多,包括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由于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不如弱毒疫苗,所以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趋势主要是发展基因缺失的弱毒疫苗。
随着对PRV分子结构研究的深入和与毒力有关基因的定位,人们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引入PRV基因组的精确改造,成功地获得了基因缺失突变株疫苗。不过理论上重组PRV疫苗可能出现基因重组,产生变异株,但田间免疫试验证明重组DNA疫苗安全有效。
使用基因缺失疫苗(自然缺失和人工缺失)免疫后,猪不再出现伪狂犬病症状,即使用疫苗作静脉接种,怀孕各个阶段的母猪都很安全。伪狂犬疫苗毒仅在接种和吸收部位的局部淋巴结有限增殖。与之接触的动物(6~8周龄仔猪、妊娠母猪、种公猪)都不会感染,表明基因缺失疫苗毒不会排毒,而且这种疫苗毒不再因连续传代而导致抗原表位变化,且仍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基因缺失的疫苗毒不能在咽喉部位复制,因此鼻内接种后不能很好阻断野毒的潜伏感染。在实际生产中大多采用自然基因缺失(多为gE缺失)的商品疫苗,自然缺失基因的PRV弱毒苗以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鉴别标记特性受到养猪生产者广泛的欢迎。
5 猪伪狂犬病的诊断
从猪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上即可对猪的伪狂犬病做出初步诊断。而患猪除了幼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神经症状外,其它成年猪只经常无特殊症状。新生仔猪往往突然发病,病程很短,多于昏睡状态下死亡,因此确诊比较困难。
从猪的病理解剖学来看,除肝脏和脾脏的白色小点坏死外,脑脊髓和脊髓神经节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于神经细胞和胶原细胞内可发现核内包涵体。不过从病死动物尸体检出包涵体的例子不多,这就降低了它的诊断价值。伪狂犬的最后确诊要靠病毒分离、血清学反应、实验动物感染或核酸探针检测,尤其是在初次发病的牧场或畜群。具体方法如下:
①病毒的分离:除了从死亡动物尸体采取病料以外,采取处于发热期病畜的脑组织(中脑和脑桥部含病毒最多)和扁桃体作为分离病毒检样尤为理想。对亚临床感染的猪,多采取鼻咽洗液作为分离病毒的样品。在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可通过人工感染家兔或鸡胚,结合病畜和实验动物的症状或鸡胚病变的特征做出诊断。条件好的实验室,则应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还可以结合动物试验进行诊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病毒 伪狂犬病 免疫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