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营养性应激及其对策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在养猪生产中,合理地仔猪饲养是养猪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不仅影响本阶段的生长,还严重影响以后的生产性能。而仔猪断奶则是仔猪生产中的关键因素,在传统的养猪生产中,仔猪常在45-60日龄断奶。现代化养猪生产为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常通过早期断奶技术,将断奶日龄缩短到21一28日龄,以缩短母猪的哺乳期;另外,母仔早期分离可防止母猪压死仔猪和减少仔猪感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仔猪成活率;同时可提高栏舍利用率;但同时也导致仔猪产生应激。应激是指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仔猪早期断奶时,由于心理、环境及营养应激影响,常表现为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迟滞。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其引发因素主要是营养应激。为此,既能保证仔猪顺利地早期断奶又能缓和克服因此而对仔猪造成的强烈应激,是当代养猪科学与动物营养学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从断奶仔猪的营养应激方面探讨相关的营养措施。

  1早期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

  1.1适口性相对较差

  断奶前的哺乳仔猪,其营养全部或部分由母乳提供,猪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易于消化的酪蛋白;其碳水化合物是以乳糖为主,不含淀粉和纤维。而断奶后,主要能量来源的乳脂由谷物淀粉所替代,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的酿蛋白变成了消化率较低的植物蛋白,并且饲料中还有仔猪几乎不能消化的纤维。因此,仔猪消化道酶系统和生理环境等均不相适应。造成仔猪出现失重,血糖、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水平、肝糖原、胃内容物重均降低,胃pH值、氢化可的松游离脂肪酸水平升高,其结果表现在临床上为断奶仔猪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消化不良和引起腹泄的发生。一般仔猪在断奶(3-4周龄)后第一、二天几乎不采食,随着时间地延长,仔猪体重下降,体脂消耗,饥饿感才使仔猪慢慢开始采食。一般断奶后的一个星期,仔猪仅采食1.5kg左右,体重增加很少或几乎没有增加。

  1.2缺乏免疫力,抗体水平变化快

  母猪初乳中乳蛋白含量高达7%,占干物质34%,而且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正好新生仔猪肠壁通透性很好,可完整地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从而获得被动免疫。但在以后的3周内很快下降,而主动免疫要在4-5周才起作用。另外,断奶应激可降低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能力。因此,断奶仔猪的免疫力较低,容易拉痢和生病。必须给断奶仔猪提供最好的卫生条件,以保证仔猪最小的细菌感染。

  1.3肠道的影响

  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和内分泌器官,肠道形态结构的完整性是肠道一切功能正常发挥的基础。早期断奶将导致仔猪小肠粘膜萎缩,绒毛变短,隐窝加深。Pluske

  (1993)认为,小肠粘膜萎缩与断奶后的开食料有关,而且仔猪离开母猪和分栏也是主要因素之一。陈代文(1996)研究了仔猪补充不同类型的饲料蛋白质对3周龄断奶仔猪小肠粘膜形态结构的影响,认为豆粕造成的损伤最严重,玉米一豆粕混合型次之,而乳蛋白最轻。断奶后仔猪持续摄入低能量是造成粘膜损伤的主要因素,除小肠绒毛长度变短外,小肠绒毛形态也发生很大变化,从断奶前一个浓密、手指状绒毛群变为一个平滑、舌头状绒毛面,小肠绒毛的这些变化会伴有肠管吸收木糖和丙氨酸能力的降低。因此,提供给早期断奶仔猪的日粮必须极易消化,而且对肠壁不产生抗原作用。

  消化吸收受阻会导致小肠下段养分过剩,这可能会使栖居在肠道中的微生物发生显著变化,病原菌大量孽生繁殖为腹泻创造条件。新生仔猪肠道微生物主要来自于母猪阴道和粪便及环境中的微生物。仔猪断奶后,由于肠道粘膜被某些饲料成分或病毒损伤,大肠杆菌粘附和入侵受损上皮;哺乳期抵抗大肠杆菌粘附的母乳有益成分消失;断奶短期内,仔猪由于消化酶活性低而造成仔猪消化不良,没有被彻底消化的饲料为肠道大肠杆菌的增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断奶后粪便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和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大量出现。

  Pluske等认为如果断奶时采食中断的营养应激能被克服,那么,从猪乳转为固体饲料也将有很少的创伤,仔猪的生长可能增加。因断奶后采食量增加可能对粘膜生长和功能具有潜在的刺激作用,这可能有助于维持小肠的完整性和通过加强或维持消化吸收能力而促进生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饲料 抗原 免疫 大豆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