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 饲养管理

健全猪病防治规范


推荐:购买《猪病的防治》VCD光盘,请到网VCD商城

(一)重视防重于治
  众所周知,猪群的健康是经营猪场成败的重要关键。要使猪只长得快,提高上市周期,减少疾病的发生,均有赖于预防为主的方针。“防”可以说是一个广泛的含义,包括检疫、防疫、清洁、消毒、免疫、驱虫、疾病早期诊断等一系列预防疾病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病原体或各种对猪体生长发育不利的诱因进入猪体设置了许多防线,这些防的措施,既提高了猪场的管理水平,净化环境,防止病原的传入,又提高猪体自身免疫机能及抗病能力。因此,作为猪场管理人员及兽医技术人员,应把防重于治放在重要位置。 1.日常预防措施

  (1)检疫:

  检疫,是综合有关兽医技术和卫生保健知识的一门应用科学。动物检疫是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预防或诊断动物疫病的发生以及避免疾病从一个地区到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我国制订有相关的检疫法规或条例,它们是动物检疫工作得以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证。检疫的目的都是为了预防和消灭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保护畜牧业生产和人民的健康。检疫包括进出境检疫及立足于国内的检疫。

  ① 立足于国内畜群流通的检疫:

  产地检疫:对畜禽生产地将出售、收购和运出的畜禽进行检疫,产地检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中转、运输和屠宰前的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可能将病原散播到安全区的危险,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集市检疫:主要是在市镇和农村集市上对农民饲养出售的畜禽进行检疫,一般由市场兽医或乡镇兽医执行。目的要做到禁止病畜及危害人畜健康的肉食品上市,遇有病畜,应果断的采取隔畜、消毒、治疗或扑杀措施。对未预防注射的畜禽进行预防接种。若发生重大传染病时,必要时可关闭畜禽交易市场,并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运输检疫:畜禽及其产品,起运前必须经过兽医检疫,检查合格后才能装运。运输过程发生传染病病畜及其尸体,要就地认真进行处理,对装运病畜的车辆、船只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畜禽运输到目的地后,要做好隔离检疫,观察判明确实无病时,方可与原有健康畜禽混群。

  ② 进出口检疫:

  凡从境外引进种畜,甚至包括胚胎、精液、受精卵等动物遗传物质以及畜产品需进行检疫。进出境检疫一般由国家有关口岸动物检疫部门执行。入境动物及动物遗传物质抵达入境口岸时,检疫人员首先要进行现场检疫。现场检疫首先进行临床检疫,以猪为列,猪的临床检疫,先观察群体状况,如群体休息状态时卧姿、呼吸、被毛、排粪等有否异常;群体在动态时活泼程度、精神状况是否正常,有否行动呻吟、咳嗽及异常的鼻音等;此外群体饮食时饮食情况,健康猪喂食时大口吞食、互相争食,病猪则反之。在群体检查的基础上,剔出异常猪进行重点个体检疫,重点检查猪只的精神外貌、姿态步样、鼻、眼、口腔、咽喉、被毛、皮肤、肛门、排泄物、饮食及体温变化等进行检查,根据临床综合检疫情况,对猪群健康状况作出初步判断。在现场检疫合格后,进境动物在入境口岸需进行隔离检疫,隔离检疫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许多疾病都有一定潜伏期的,现场检疫认为是健康的动物,不能绝对保证肯定没问题,隔离检疫时间根据畜种而定,如大中动物隔离期不少于45天,小动物不少于30天,在动物隔离期间,除认真进行临床观察外,尚需根据动物来源国疾病流行背景状况,采集动物相关样品(如血样,分泌液等),送往实验室进行特定要求检查的疾病进行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按国家有关法规作出相应的处理。

  (2)预防接种:

  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给猪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以防患于未然。预防接种通常使用生物制剂,如疫苗、菌苗、类毒素等作为抗原激发免疫。根据生物制剂品种的不同,预防接种的途径也不同,猪一般以肌肉及皮下注射为主,也有疫苗用气雾及饮水途径进行免疫的。被预防接种的猪,一般几天到三周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可达半年到一年。

  在预防接种之前,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了解所在地近期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针对所掌握的情况,拟订预防接种方案,若有疫情存在,应先安排对特定病的紧急预防,稳定后再安排预防接种;二是要对被接种的猪进行详细的检查,特别要注意其健康状况,因为不同的健康水平,预防接种后所产生的免疫应若是有差异的,因此,应将猪群健康状况调整到最佳状态;三是对疫苗要进行逐瓶检查,不能用无瓶签、保存不当及失效的疫苗,疫苗用法、用量严格按说明书进行;四是备齐足够的机械,消毒药品及人员的组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免疫 检疫 处理 病毒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